【戚国伟】戚国伟:在三十二载龙井“贡”品中砥砺前行

 

      戚国伟,1947年出生于浙江杭州市,浙江省技能大师,龙井村戚氏第十一代传承人,西湖龙井茶行业标准起草者/制定者,西湖龙井第一位炒制技艺大师浙江省技能大师,杭州西湖龙井茶核心产区商会会长、杭州西湖龙井茶叶有限公司董事长。

 

 

茶人的决心、牺牲与精进

 

      与诸多名茶隐逸山林不同,西湖龙井早就名扬四百年。大隐隐于市,最好的茶,就生长在西湖周边繁盛的人间烟火之中。它的核心产区,依次是“狮(峰)、龙(井)、云(栖)、虎(跑)、梅(家坞)”五大字号,戚国伟就是生于狮峰山下的龙井村,从小门一打开就是茶树。相传,戚氏为明朝戚继光后人,将军因抗倭而来往于山东浙江,后有分支扎根龙井村,后人在西湖附近山岭种茶数百株,善制茶和品茶,备受赞颂。

      传到戚国伟那一辈,制茶是村里人人必备的生存技能。戚国伟12岁开始,父亲就手把手教他练炒锅,年纪轻轻,已经有一双经验老道的手。一杯上好的狮峰龙井茶,关键在独特的炒制工艺。西湖龙井是独有的扁平条索状,需进行“青锅”、“辉锅”二次“炒青”,期间“茶不离锅,手不离茶”,用手不断压实杀青塑形,手放进高至250度的锅里,一不小心全是水泡。

 

 

      所谓“三年青锅,五年辉锅”,戚国伟的手从小经历红肿、发黑、起泡、蜕皮的循环“折磨”,很快就布满老茧。炒锅上几万次的刻苦练习,受伤是常有的事,他常腰酸腿麻,关节僵硬,走路都费力。

      这超越年龄的成熟与坚定,是戚国伟的幸运,也是他的实力。12岁以后的人生,戚国伟再也没离开过西湖龙井。他手上的烫泡落疤见证着他在技艺上的磨练与积累。从前龙井茶需制作三季,每年4月到10月,戚国伟需要从早上7点炒到夜里12点,甚至天亮还在继续,就是为了把当天采摘的茶叶炒完。

 

 

      龙井炒制有传统十法,抓、抖、搭、拓、捺、推、扣、甩、磨、压,手将茶叶按在锅内,抓住叶子翻转掌心,再扬起手掌抖落,如此抓、按、捺、抖循环往复十几分钟,不同品质又有不同手法,戚国伟是当地远近闻名的“炒茶王”,技艺炉火纯青。

      在继承先人技术的基础上,他还对手法的搭配及制作时间进行了工艺改良,什么样的茶什么样的做法,老茶老法,新茶新式,茶农一问尽知晓。从1989起,他炒制的方法就被认定为西湖龙井茶正宗炒法,炒制的茶叶更是被浙江省农业厅收藏作为特级龙井茶标准样。

 

 

 

肩负西湖龙井国事32年

 

      戚国伟坚持西湖龙井优良的传统,又紧紧扣住时代的脉搏,龙井茶的情怀立足杭州,面向全国,走向世界。肩负西湖龙井国礼茶的32年里,西湖龙井作为国礼被赠送给数位元首和政要,茶叶闪耀在国际舞台,中国特色茶文化也传遍了全球。

      改革开放后,西湖的茶叶出现过一阵混乱时期,1984年,西湖乡牵头成立西湖龙井茶叶有限公司,作为西湖乡第一家民营茶叶公司,戚国伟担任了第一任总经理。为解决茶农出路,他带着魄力和锐气,雇用了十多个员工,每天踩着三轮车,挨家挨户去收茶叶,一辆车能拉两百斤左右,晚上进行再加工,第二天就拉上茶叶去附近销售。他重视每位员工,再加上核心产区的优势,销路马上就打开了。

      1985年,戚国伟为公司申报“贡”牌商标,1986年正式注册记,“贡”牌西湖龙井的名声,很快就在杭州乃至全国传开了。如同商标的名字,国家重视戚国伟多年事茶的经验,重任历史性地落在了他的身上。1986年,戚国伟成为了国家礼品茶的指定承办人。而这一任命, 32年未曾更改,足以证实戚国伟制茶的实力和诚意。

 

 

      直到今天,每到春茶采收时节,72岁的戚国伟还是坚持到现场把关茶青质量。在茶叶上,周围的朋友都说他已到了“不疯魔不成话”的地步,平时和和气气的人,抓起西湖龙井的品质,就不容丝毫闪失。到了每年收茶时节,纵使清楚核心产区各山头的茶园都是熟识的乡邻打理,戚国伟都是雷打不动地亲自到现场把关质量。

      老一辈茶人有颗特别纯粹的心,戚国伟把做国礼茶的态度与标准运用到贡牌茶的每一片茶叶上。最纯正的西湖龙井有三大要素:西湖独特的小气候、茶树品种和制作工艺,缺一不可。

 

 

      他掌握着西湖龙井核心产区之首的龙井村和狮峰山90%茶叶资源,种植的都是受到了老茶客追捧的传统茶树良种群体种。这种茶叶公认的香气好,口感持久,颜色明亮且有质感。戚国伟并不认为只有手工才能炒制出正宗的西湖龙井。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机器炒茶的水平不断提升,机器炒茶终将成为未来趋势。他企业的生产车间里基本也都用上了机械设备,而且设备还在持续更新换代。他希望兼顾传统与现代,在机械生产满足大宗市场之余,能有更多茶人能担负起手工制作顶级西湖龙井的重任。

 

 

“西湖龙井”的品牌捍卫者

 

 

      现在西湖龙井在茶界的影响力,都源自过去一代又一代茶人的努力和积累。30年前,戚国伟就怀着捍卫西湖龙井的坚定信念,在发展路上先行一步。

      上世纪90年代,西湖龙井的盛名引来了不计其数的仿冒者,有的商家把各类扁形绿茶都当做龙井茶卖,把各种品类的茶后面都缀上“龙井”二字。真假龙井,从树种到制作流程都不一样,光成本就相差好几百元每斤。但是外行分不出来,老百姓肯定挑实惠的买,这就把正牌的西湖龙井一并拉下水,消费者不识何谓西湖龙井。

 

 

      当其时,作为杭州西湖龙井核心产区茶商会会长,戚国伟积极呼吁发声。经过多方努力,促成《龙井茶原产地域保护规定》、《杭州市西湖龙井茶基地保护条例》等法规出台,制定了西湖龙井原产区的范围。2002年,戚国伟的公司也成为首家被批准使用原产地域保护专用标志的茶叶企业。

      茶叶地理标志标准的制定所承载的现实意义就已超越了他最初的期盼,它辐射到了全行业,让各地茶人走上了前所未有的合作共赢之路,能量之大,带动效应之强,令人惊叹。如今,茶叶地理标志标准是各地大力推行的重要品牌建设,戚国伟也因此被国家质检总局领导誉为中国地理标志保护制度的倡导者、先行者和实践者。

      近五年来,他感受到新时期网络良好机制的发展潜力,尝试入驻天猫、京东等主流电商平台,打通线上销售渠道,追赶消费升级的浪潮,让更多的人感受西湖龙井的魅力,也让更多的人认识到正宗的西湖龙井。

      除了龙井基地的保护和管理,为了让西湖龙井茶的制作技艺传承得到保证,戚国伟每年都捐出一笔费用来支持政府组织的炒茶比赛,一来鼓励年轻人习茶,让年轻的血液灌输到这门独特的手艺中基业常青;二来也希望拉开机制茶和手炒茶的价格,保护手工炒制技艺。

      2013年,戚国伟带头成立了西湖龙井茶手工炒制省级技能大师工作室,希望将自己多年的手艺传授给有志于传承手工炒制技艺的年轻人。如今戚国伟的大师工作室已经带出了20多个徒弟,有不少都成了龙井村手工炒茶的骨干。

      一生热爱,一生坚守,他坚定地履行着自己作为茶人的使命。要拥有茶人之“艺”,更要拥有茶人之“道”,事茶50 多年来,再回首,恣意蓬勃,硕果累累。戚国伟亦未曾想到,他个人的创造已汇成时代的巨变,他的名字早就融进了“西湖龙井”。

 

(来源: 广东省茶文化研究院)

 

2019年4月7日 18:48
浏览量:0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