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和萃:十年踪迹十年心,三十风华卅年情

■作者:本刊记者

 


十月的龙坞,茶场已经修顶封园,茶树开始进入休眠状态,茶园呈现出一派齐整、安详的模样。灰白色的云层漂浮着,野旷天清的秋冬天气带来安谧的气息,农事修整时节的祥和充盈着整片山头。

 

这是杭州三和萃西湖龙井茶龙坞基地2019年10月12日这天的情形。“早在2009年,这一带还是荒山。”公司总经理石碧鹏在基地大师工作室的茶桌前回忆说。当年整理土地,翌春种植茶苗,经过了三年的辛苦劳动,一步一积累,终于把原野的山坡改变为茶园。发展至今,业已形成650亩种植规模的集种植、加工、生产销售于一体的三和萃西湖龙井茶龙坞基地,其中120亩是自营基地、530亩是公司+基地+农户模式的协议基地。 

 

 

 


今年正好是三和萃西湖龙井茶龙坞基地建立十周年。一个企业的运行与创办人有着密不可分的因果关系,三和萃自诞生之初便着重建设茶园基地,从源头的一芽一叶开始,把关茶叶生产的每个环节,保证最终到达消费者手中的每一杯茶都是好茶。这份严谨在茶学专业出身的石碧鹏身上是合乎情理的自然。1989年石碧鹏入学浙大茶学系,在之后四年的学茶生涯中,石碧鹏渐渐积累了有关茶叶种植、加工、生产的专业知识,认定“健康生态的茶园环境是一杯好茶诞生之先决”、“实在的基地建设是长久的茶业经营之道”——这两条准则也伴随了他的一生。

 

 

大学毕业后,石碧鹏被分配到杭州茶厂生产技术科,直至99年茶厂改制才离开。这六年间,石碧鹏积累了有关茶叶生产加工的专业知识与丰富经验,为后来的创业打下了坚实的根基。之后,石碧鹏就职于民营企业杭州福海堂茶业有限公司,该公司于2003年创建了西湖区规模最大的九曲红梅茶叶生产基地。当年,由于红茶市场不景气,茶农生产的九曲红梅茶价格不足60元/斤,而西湖龙井茶比较好销,茶区正经历着“红改绿”的市场变动。面对这样的现状,石碧鹏组织了04-06年连续三届九曲红梅斗茶活动,通过挖掘和传承九曲红梅茶的制作技艺,有力地促进了九曲红梅茶的生产恢复,石碧鹏也因此获得了2005年杭州市青年星火带头人称号。这段不易却有挑战的九曲红梅经验也给予了石碧鹏后来的事业发展以重要的助力。 

 

 

 

2006年对于石碧鹏来说是十分难忘的一年。这一年,他时常思索是否开始实行不知何时产生的创业念头,而一年后他便正式踏上了创业之路。06年的石碧鹏虽有志于自主创业,但他亦是谨慎的。在离开福海堂之后的那年五月,石碧鹏进入一家以食疗健康养生为主营业务的涉农外企,参与了项目的前期创建工作。但这年十二月,由于投资人身体情况的原因,该项目终止,石碧鹏便全身心地投入到已经启动的创业行动中。 

 


2007年无可阻挡地到来了。在06年承包经营新昌雪溪茶场的基础上,石碧鹏于07、09年先后创办了新昌县雪溪茶业有限公司和杭州三和萃茶叶科技有限公司。回顾这段时期,石碧鹏总结说这是高校的专业学习和国企、民企、外企等事茶经历之后的总结和重新出发,无论哪一段经验的缺失都不可能造就今天的石碧鹏和三和萃事业。

 

 

雪溪茶业作为新昌县最早涉足红茶产业的茶企之一,2007年开始试制中高档红茶,2018年荣获“浙茶杯”全省红茶评比金奖,在2019年世界红茶质量推选活动中,新昌县雪溪茶业选送的雪里红茶再获“大金奖”。这些奖项的背后,石碧鹏认为有两点必然之处。一是独特的茶园小气候。坐落在新昌750-800米海拔山区的雪溪茶场,以高山有机茶园目标生产经营。石碧鹏讲到,基地本身有着优越的自然环境,得天时地利的照拂加上科学的管理,保证了雪溪茶场生产的茶叶的品质基础。是优质的茶汤风味。雪溪茶场建立之初,石碧鹏便亲自参与了红茶工艺的研发工作。有着当年九曲红梅的生产经验,石碧鹏发现在红茶发酵这一环节对茶叶品质、风味的形成有着重要的决定作用。他将九曲红梅重日头萎凋,灯光、日光发酵的光热特点运用于雪里红,产生了明显的花果香型。在试验茶叶不同形状对茶叶风味的影响时,石碧鹏发现,卷曲型的雪里红虽有着高识别度的特点,但这一特点对花果香风味的影响却是负面的,从而决定了今天雪里红以花果香、条型为基本特点。

 

 

茶叶品质的探索是石碧鹏永远的事业,他不仅勇于尝试,且以师出多门的心态发展自己,一经决定便勇往直前。石碧鹏去往武夷山考察红茶时,发现当地制茶技艺对烘焙这一道工艺给予了非常大的重视,炭焙由里而外的作用特点更是令他印象深刻、深受启发。随后,石碧鹏便以“大胆猜想、小心求证”的态度改制了雪溪茶场对新昌卷曲类名优茶——望海云雾的工艺,望海云雾茶也因此多次荣获浙江省农博会金奖和“中绿杯”金奖,石碧鹏本人今年也获得了绍兴市首届乡村振兴“领雁计划”人才称号。雪溪茶场作为新昌名优茶的发源地,生产的“大佛龙井”、“雪里红”等茶叶屡屡受到业界的肯定与赞美,“三和萃”品牌已然成为优质茶叶的“认证标志”。 

 

 

 

 

见过安吉白茶产业的石碧鹏认为,安吉白茶适于机械化加工,因此规模扩大比较容易,产业化程度易提升,反之西湖龙井茶倡导手工炒制,精细的产业特点让西湖龙井在发展规模上容易受到制约,但这也保证着西湖龙井品质的稳定。对于三和萃龙坞基地,石碧鹏仍然遵循“两条准则”进行管理、建设,他用两句话概括这个茶场与自己的关系:受惠于茶,受制于茶。龙坞基地是集种植、生产、销售于一体的经营模式,这样的业态造就了相对稳定的产品品质、健康的产业模式,却也一定程度上制约着自身的发展壮大。茶学专业出身的石碧鹏以严谨的事茶精神,三十年如一日地维持着产品的安全可靠、维护着消费者对三和萃的信任,也杜绝了相对取巧的发展路径。或许是因为石碧鹏的这份从容,三和萃虽然以相对缓慢的速度成长,却呈现出了扎实的产业现状。

 

 

即已决心经营以实在的基地建设、稳定的产品品质、健康的经营模式为特征的事业,石碧鹏多年来积极配合有关部门进行西湖龙井茶品牌管理行动,也邀请各行业协会、机构的专家团队对茶园基地进行专业检测,运用科学的方法管理茶园,从增产提质、质量保证、茶园管理等方面实践出了多条三和萃经验。 

 

控制茶树花果,增产保质。为促进茶树营养生长,抑制生殖生长,提高鲜叶的质与量,三和萃龙坞茶园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对西湖龙井茶园进行专项管理,包括有针对的肥料比例的调整、激素补救、修剪等主要方法。

 

 

控制农药喷洒,保证质量安全。配合相关部门控制喷洒叶面肥的工作,对市面六种叶面肥的影响进行检验,每年60多个批次鲜叶送市里检验,帮助探索安全有效的妨害结果。逐渐使周边茶园原来每年十多次、无序的喷洒农药,改变至现在每年四五次的统筹喷洒。 

 

与各专家团队合作,加强茶园科学管理。近年来,三和萃与中茶所茶叶专家团队合作,进行茶园生物多功能性的调查,保持茶园生态环境健康;通过浙大茶学系王校常团队普测土壤各项指标,检验多种有机质的分布情况,做到精准、科学施肥。在经验与技术相结合的科学管理模式下,基地不仅实现了自身的健康发展,同时为周边的茶园管理、建设起到了示范作用。

 

 


早已成为西湖区龙井茶风险监测基地、杭州市生态农业示范基地和浙江省西湖龙井茶高效生态示范基地的三和萃西湖龙井茶龙坞基地,仍在坚定地往前走。十年的努力建设,三和萃成就今日;三十年的辛苦耕耘,石碧鹏矢志不渝。对于未来的发展,石碧鹏表示将继续坚持正确的经营模式,让三和萃能健康、可持续地发展壮大;也十分期待同道之士的加入,一同坚持爱茶的拳拳之心,一起实现事茶的坚定理想。

 

 

2019年12月3日 11:39
浏览量:0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