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茗边聚焦】⑭雅茶双璧,翱翔出川系列报道之十四名为周公 茶以为继

■作者:叶霖芳

 

 

“其地,上者生烂石”,陆羽在《茶经》中描述的好茶的生长环境特点,见到周公山本山茶园时联想到了这句话。这些一丛丛不按规则散布在坡面的茶树叫本山茶,是雅安上等藏茶的主要原料,主产于周公山。它有另一个更为形象的名字——“窝子茶”,并不惊讶于窝子茶外形的特别,周公山地势嶙峋,随处分布覆满青苔裸露出地表的岩石。这样的生长环境,茶树应该很难控制在一条水平线上连片生长。精瘦、低矮,这些茶树像是老顽童,以种子繁殖的四川中小叶群体种——老川茶个性十足地分布开来,每株都扎根底下1.5米,生产的鲜叶油润厚实,干茶香高悠长,这是老茶树才能拥有的深厚内力。

 

 

青衣江蜿蜒过地表,流经周公山脚下,山脉中部的茶树原本分散在茶农手中,2014年,流转到周公山茶业,形成近600亩的本山茶园基地。加上风景优美的马达山茶园、植被丰茂的九龙村茶园,以及山脉中小范围的平原万坪村茶园、周山村茶园和简坝村茶园,形成了5200亩种植面积蔚为壮观的周公山茶业基地。现任公司负责人张荣容的父亲作为南路边茶张氏家族作坊的一员,为更好地延续南路边茶制作技艺,与张家的老茶人商议建立藏茶厂,在1992年,传承了百余年的张氏作坊成为周公山茶厂,便有了周公山茶业的前身。如今的周公山茶业是集茶园基地、茶产品生产加工、销售于一体的农业产业化省级重点龙头企业。

 

 

 

周公山茶业是国家边销茶定点生产企业, 周公山本山茶园是南路边茶的核心原料基地,它承担了这延续千百年的重任,维持雅安藏茶与藏区人民千丝万缕的联系,而藏区人民对雅安藏茶抱有的感情也随时间的推移愈发浓厚。

 

 

周公山茶业公司门前一面周公山茶汉藏情浮雕记录了藏茶自生产制作,经由茶马古道抵达藏区以及尼泊尔等地的历程。劳动中的制茶师凝重的深情,古道上艰难履步的背夫,铁锁连桥,河水在桥底卷起了白色的泡沫,建立在高原上的城市,异国地区远远的屋顶和高耸的建筑,共同构成了雅安藏茶动态中的静止。它记录了藏茶繁复的制作技艺、背夫的艰难历程,困难却分外辉煌的藏茶身上蕴含的厚重历史。这一幕幕传奇般的景象不停地在雅安各处出现,以浮雕、雕像等形式被纪念。即便今日路途已不那么艰险,它也仍被铭记着,这包含了人类曾有过的坚毅忍耐与伟大智慧。

 

 

 

 

 

 

雅安藏茶包含的这些深沉的精神与情感是它的一部分,而西蜀的天地则造就了它的另一部分。十一月底的雅安下起了连续好多天的细雨,飘飘扬扬,好似一双充满柔情的手,施展起魔法,浸润了每一处事物,加深了它们的颜色,令雅安充满了温和的气息。生长于斯的雅安茶叶,拥有被每一位事茶人珍贵的基础,从这里开始藏茶的传奇。

 

 

 

 

“如果说优质的原料与古老的制作技艺决定了雅安藏茶的品质,那么良好的生产环境和工艺水平则是高品质的保障。”周公山茶业现任负责人张荣容一直秉持着这样的信条。周公山茶业在追求精益求精的制茶技艺、优化基地建设上给予了极大的重视。公司不仅注重自身发展,邀请茶叶种植专家学者对公司相关部门进行培训,同时为签约茶农提供学习的机会,让茶农掌握科学的茶园管理技术,提高产量、效率与藏茶品质,包括茶树品种的特性、病虫害防御,栽种、采摘茶叶的技巧等等茶园管理方面,既保障了茶农的利益,也有利于产品原料的稳定供应和品质保障。

 

 

可见的与不可见的混合,历史不会被遗忘,未来也一定会到来。“从父亲教我做茶开始,就一直强调,一定要做好茶、做放心茶。”正是张荣容这样坚定不移的决心令她这些年慢慢收获了国家一级评茶技师、国家二级制茶技师、国家三级茶艺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企业等荣誉。负责人张荣容还是“南路边茶制作技艺”非遗传承人和雅安市制茶大师,周公山藏茶被列入农业部2017年度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目录。这些成绩,也鞭策着周公山茶业更加坚定地前进,成为雅安藏茶无法轻易替代的一部分。

 

 

2020年1月6日 10:17
浏览量:0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