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克荣专栏——②点茶那些事之点茶法经历的三个历史时期
■作者:彭克荣
中华点茶法经历的三个历史时期。
第一个时期,魏晋至唐的煮茶法时期。
第二个时期,宋元时代的注点法时期。
第三个时期,明代以后的烹点法时期。
三个时期相互交错,相互补充,互为发展。而毎个时期的文人墨客的诗文中又留下了点滴印记。
第一个时期,始于西晋杜育《荈赋》:“惟兹初成,沫沉华浮,焕如积雪,烨若春敷”。南朝陶弘景《桐君录》:“茗有饽”。陆羽 《茶经·五之煮》:“凡酌,置诸盌,令沫饽均。沫饽,汤之华也。华之薄者曰沫,厚者曰饽,细轻者曰花”。这个时期以唐代陆羽«茶经»为代表煮茶法所点化的茶汤汤花变幻。如 :
1.元 稹 : "碗转曲尘花"。
2.皎 然 : "箸碗聚生花"。
3.王 维: "箸处是莲花"。
4.白居易:"沬下曲尘香,花浮鱼眼沸"。
"融雪煎香茗,调酥煮乳糜"。
5卢 仝:"白花浮光凝碗面"。
第二个时期,始于蔡襄《茶录》“建安斗试”,匙点二汤法点茶,发展至1107年筅点七汤法宋点标准程式的完善。这个时期是以赵佶«大观茶论»"注汤击拂"为代表的注点法所点化的茶汤汤花变幻。如:
1.吕愿中 : "茗碗已惊浮雪浪"。
2.蔡 襄 :"独对炎晖看雪花"。
3.欧阳修 : "试目向空看乳花"。
4.杨万里 : "吹作春风白雪花"。
5.赵 佶 : "捧瓯相近比琼花"。
第三个时期,这个时期是以明代朱权 «茶谱»"取烹茶之法,末茶之具,崇新改易,自成一家"烹点法所点化的茶汤汤花变幻。如:
1.朱 权著«茶谱»,详细介绍撮泡之法 : "命一童子设香案携茶炉于前,一童子出茶具,以瓢汲清泉注于瓶而炊之。然后碾茶为末,置于磨令细,以罗罗之,候汤将如蟹眼,量客众寡,投数匕入于巨瓯。候茶出相宜,以茶筅摔令沫不浮,乃成云头雨脚,分与啜瓯,置之竹架,童子捧献于前”。
2.黄龙德 : "烹点得应,云脚渐开,乳花沟面"。
3.许次纾 : "乳嫩清滑,馥郁鼻端,病可令起,疲可令爽"。
4.张 源 : "雪涛为上,翠涛为中,黄涛为下"。
5.文必正 : "浅瓯吹雪试新茶"。
历史上对“沫饽传承”和一盏茶汤"汤花变幻"的现象,没有图案,专著留存,现代只能参考古籍有关记载,用现代的茶品和物理方法去恢复,还原一盏茶汤的变幻现象。
让我们一起去追寻古人的踪迹 ,共同从史书中的点滴去探索: 去追踪千年的沫饽传承和一盏茶汤汤花的千年变幻。
彭克荣
中国恢复宋式点茶第一人
南宋点茶非遗传承人
国家一级茶评师
作为宋代“点茶”非遗传承人,
基本复原了《大观茶论》的七汤点茶法,
宋代点茶文化传承上,形成自己一套体系,
探索点茶,以期完整重现宋代点茶盛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