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国富在中茶院的主旨讲演:创新、创造开辟中国茶产业的美好未来!
【编者按】
腊月茶香,茶情满溢。
2020年1月21日下午,在离庚子新年3天之际中茶院以一场文化盛宴迎接春天,迎接茶产业、茶文化、茶科技的春天。
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会长周国富
中茶院邀请了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会长周国富作《对新时代茶和茶文化发展的思考》专题讲座。两个小时的精彩讲述从新时代茶和茶文化历史渊源和沿革、新时代茶和茶文化无穷魅力和新时代茶和茶文化无限风光三个方面系统完整的阐述了中国茶和茶文化的精神内核与产业思考。如春风化雨,滋润心田;如黄钟大吕,发人深省。
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杭州茶叶研究院院长尹祎
诚如周会长所言,在中国漫长的历史文明进程中,中国茶和茶文化蝶变演化出一片万紫千红的茶春天、茶世界。我们所处的时代是茶产业发展最好的时代,我们应该担下责任,迎接挑战,为茶产业的大发展大繁荣作出贡献。
在周会长讲座结束后又在9楼会议室举行了座谈会。
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会长周国富,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孙忠焕,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秘书长王小玲,中国茶叶博物馆馆长吴晓力,浙江大学茶叶研究所所长王岳飞,茗边头条主编、《茶讯》主编孙状云以及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杭州茶叶研究院院长尹祎,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杭州茶叶研究院党委书记郑国建,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杭州茶叶研究院原院长张士康、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杭州茶叶研究院副院长杨秀芳、汪一飞,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杭州茶叶研究院纪委书记唐小林,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杭州茶叶研究院工会主席周卫龙等领导出席座谈会。
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杭州茶叶研究院院长尹祎
中国茶叶博物馆馆长吴晓力
浙江大学茶叶研究所所长王岳飞
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孙忠焕
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秘书长王小玲
《茶讯》主编、茗边头条主编孙状云
中茶院原院长、中国茶叶流通协会专家委员会主任张士康
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杭州茶叶研究院副院长杨秀芳
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杭州茶叶研究院纪委书记唐小林
周国富会长在会上又提到了文化建设的重要性。首先他表示中茶院作为全国科研单位、供销社体制单位要重视科技文化、供销社文化、茶文化并举,共同建设;其次要重视集体经济的发展,要以市场为导向,挖掘茶资源的开发利用。他还提到要顶天立地、顺应时势、接二连三、抱团进取的研究茶科技、发展茶文化、助推茶产业!
都说科技与文化,是茶产业腾飞的两翼,科技支撑产业发展,文化引领产业提升。这是一个新的开始,有文化的院所和有文化的科技人,顺应新的形势,在行业文化,院所文化的梳理中寻找自己的核心价值观,明确使命,在位茶业为茶企为茶农提供技术服务的愿景中树立中茶院人积极向上,奋勇开拓,创新创造的坚强科研团队的全新形象,不仅埋头科研,还抬头看天,以市场为需求,以市场为导向,致力于茶叶深加工领域的研究,以及科研成果的转化推广与应用,为中国茶产业的转型升级,为最大价值地实现茶资源的综合利用,发挥中茶院的积极作用,为做大做强中国茶产业而努力!
本刊全文刊发周国富会长在中茶院的主旨讲演《对新时代茶和茶文化发展的思考》,与其说是一个研究者的思考,还不如说是周会长带领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10多年来对中国茶及茶文化进行系统研究后的成果展示,极具思想性、系统性、理论性的讲演,高瞻远瞩中有真知灼见,智性的思索,金句迭出。创新创造开辟中国茶产业的美好未来,是周国富会长对包括中茶院在内的所有业界的殷切期望!这也可以看作周会长临近春节的新年献词,让我们来一起学习,再学习!
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会长周国富
对新时代茶和茶文化发展的思考
■周国富
应尹祎院长的约请,今天来到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杭州茶叶研究院,与各位专家交流探讨新时代茶和茶文化发展这一重大课题,内心充满感动和感谢。腊月廿七,年味已浓,中茶院的专家和同志们仍在为中国茶叶的科研和文化事业呕心沥血、孜孜以求,使我感动万分。多年来茶科院的专家和同志们为中国茶科技、茶文化、茶产业的科学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对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的工作给予了极大的支持和帮助,我代表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和浙江省茶文化研究会向你们致以崇高的敬意、衷心的感谢和良好的新年祝福!
下面,讲三个问题,与大家一起探讨。
一、中国茶和茶文化发展的历史渊源和沿革
中国是茶的故乡,也是世界茶文化的发源地。五千年的茶和茶文化发展史,源远流长,底蕴深厚,光辉灿烂,魅力无穷。在中国漫长的历史文明进程中,中国茶和茶文化蝶变演化出一片万紫千红的茶春天、茶世界。2019年第74届联合国大会将每年5月21日确定为“国际茶日”,充分表明了中国茶和茶文化的国际地位和世界意义,必将有力提升茶饮文明的国际贡献,推动茶为国饮和世界茶饮。
中国茶和茶文化的发展史,是一部茶以文兴、文以茶扬的创新发展史,也是一部茶运与国运紧密相连的奋斗创业史。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闻于鲁周公,始于汉,兴于唐,盛于宋,绵延元明清,衰弱于近代,振兴于当代,造福于人类,文明于世界。周代开始植茶。西汉《僮约》记载:“烹茶尽具”、“武阳买茶”。展现丝瓷茶文明的“丝绸之路”为人类文明进步树立起辉煌的丰碑。唐代已有80多个州产茶,唐代宗在浙江长兴顾渚山设立贡茶院,茶圣陆羽著《茶经》,开辟了中国乃至世界茶和茶文化发展史上的新纪元。两宋时期,茶和茶文化进一步随着文化交流和贸易往来传播到亚洲、欧洲一些国家和地区,尤其是末茶点茶法传至日本形成抹茶道的特色流派。举国上下,无论是皇宫达贵、文人墨客、儒释道家、寻常百姓,茶和茶文化繁荣兴盛,“柴米油盐酱醋茶,琴棋书画诗酒茶”,是其真实的写照。唐人煮茶,宋人点茶。元明至清前中期,尤其是明太祖朱元璋废除“龙团凤饼”推广散茶后,炒青、烘青、蒸青、晒青到窨花等生产方式各行其道,大大丰富了茶的品类,在绿茶基础上派生出黄茶、白茶、黑茶、青茶、红茶和花茶等茶品类,茶饮习俗进一步走向世俗化、简约化和功能化,成为了平常百姓的日常生活方式,极大地促进了茶叶的生产和消费,有力地推动着茶和茶文化的世界传播和对外贸易。在清代鼎盛时期,中国茶叶对外贸易占其总贸易额的80%以上。鸦片战争失败后至新中国成立前,国运衰弱,战争不断,茶经济和茶文化惨遭沉重打击。新中国建立初的1950年,中国茶叶产量仅为6.52万吨 。新中国建立以来的70年中,中国茶和茶文化进入恢复性发展期,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成为快速发展的振兴复兴期。2018年,中国茶园面积达到4300多万亩,全球茶叶总产量为590.5万吨,其中中国茶叶总产量达到261万吨,占44.7%,成为世界产茶大国;全国茶消费人群近5亿,年人均茶消费量增至1.2千克,中国茶叶国内销售量达191.05万吨,出口总额达17.8亿美元(37万吨),已是世界茶消费大国;茶和茶文化日益成为经济产业、民生产业、生态产业、文化产业和富民惠民产业,是国家的重要国计民生,并与精准扶贫、乡村振兴、健康中国、一带一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高质量发展等党和国家的重大发展战略高度契合,成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内容。当前,中国茶和茶文化已经全面进入盛世兴茶、再创茶业强国的新时代。
二、中国茶和茶文化的无穷魅力
茶,很奇妙。从汉字结构看,“茶”字,就是“人在草木间”,显示人与茶的天然关系;“茶”字拆开,为数字108,茶界称108岁为茶寿,说的是喝茶使人健康长寿。
茶具有物质性与文化性两大特性。
从茶的物质性看,据现代科学研究,茶已分离鉴定出的化学成分有500多种,其中有机化合物450多种,无机物几十种,主要有生物碱类,如咖啡因、茶碱和可可碱等;多酚类,如儿茶素类、黄酮类、花青素类和酚醇类,其中茶多酚是一种重要的生物活性物质,可清除影响人体健康的自由基。20世纪末,美国医学基金会主席认为茶多酚是21世纪对人类健康产生巨大效果的化合物。茶内含维生素类,矿物质,氨基酸与蛋白质,茶色素,糖类,有机酸类,茶香物质,酶类等等,还有大量的微量元素。所以,茶在我国古典医药书籍中有茶与健康的大量记载,如《神农本草》《晏子春秋》《本草拾遗》《本草纲目》等,药食同源、茶食、茶疗等早已被人们运用。现代医学研究表明,茶具有抗菌消炎、抗病毒、抗衰老、防癌、抗辐射、防治心血管疾病、口腔疾病、预防阿尔兹海默症、防治眼疾、降脂减肥等功效。据国家官方网站统计,2004年至2014年,在茶保健食品中,以绿茶为原料的茶保健食品占比达49.9%。绿茶被世界卫生组织列入人类六大健康饮品之首(绿茶、红葡萄酒、豆浆、酸奶、骨头汤、蘑菇汤),也被美国《时代》杂志社评为全球十大健康食物(番茄、菠菜、坚果、椰花菜、燕麦、鲑鱼、大蒜、蓝莓、绿茶和红酒)。
从茶的文化性来看,古代茶圣陆羽的《六羡歌》,诗僧皎然的《三饮诗》,茶诗大家卢仝的《七碗茶诗》,唐代刘贞亮的《十德歌》,文学大家苏东坡的“从来佳茗似佳人”等绝妙诗句以及历代文人墨客所阐发的人生感悟和赞美之词,都给茶赋予了“精行俭德”“含蓄内敛”“茶禅一味”“茶如人生、人生如茶”“品茶品味品人生”“茶可清心”“雅俗共赏”等富有哲理的人文内涵,彰显了茶的养心、修身、交友、和美、愉悦等的精神价值、社会价值和文化价值,让茶人如痴如醉,美人之美、美美与共的精神享受,获得身心愉悦的无穷乐趣。
中国茶和茶文化历史悠久,底蕴深厚。唐宋元明清,自古喝到今;柴米油盐酱醋茶,琴棋书画诗酒茶;从来佳茗似佳人,人间竞相事新茶。茶和茶文化已深深融进国家的文脉和中国各民族人民的生活方式,并且穿越历史,跨越国界,成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茶性与人性相通,茶道与仁心、道心、禅心相融,是茶人对茶与人生的自我认识、自我完善、自我修养、自我升华的自我觉悟。茶有君子之风,精行俭德是茶德,一诺千金、分享友爱、交往传情是风度。茶总能把其丰富的内涵奉献给人类,派生出绿、红、青、黄、白、黑六大茶品类;还能与花、草、菜等和谐相融,烘托出花香、草香、菜香,彰显他物之美,自身甘居其后;更能演化出丰富多彩的衍生品,彰显出“茶+”的神通和魅力。茶有贤人之德,不欺贫爱富,不势利小人,老少皆宜,贵贱同喜,雅俗共赏,和谐友爱,茶和天下。茶有大气之美,茶分六大品类,展现六茶共舞,唱响六元和合,茶没有最好的,只有适合的,美人之美,美美与共。茶有人文之道,人生如茶,茶如人生。人生如泡茶,一泡如创业,挫折中成长,磨练中立业,苦是其底色,创是其本色;二泡如成业,五味俱存,苦尽甘来,彰显“和”的内涵,张扬“美”的光彩,品味人生,回味无穷;三泡如养年,淡泊人生,四季风光,延年益寿。人生的价值犹如品茶品味品人生,茶叶在生命最美好的时刻被采摘离开了生命之母——茶树,经过萎凋、揉捻、发酵、提香等艰苦磨练,然后来到精致的茶杯之中,遇到热情如沸的清新之水,展现“从来佳茗似佳人”无限美态,迸发出历经磨难的悲壮之美,彰显出把一生的蓄积奉献给茶人的大气之美,显现出与清新之水相溶相通的相知之美,实现了现实与梦想结合的圆融之美,铸就了博大胸怀和美人之美的奉献精神。茶有“清敬和美乐”的大家风范,其清心、清平、清淡、清廉之品性,其诚敬、敬畏、礼敬、孝敬之品格,其和合、和平、和谐、和气之意境,其美人之美、各美其美、美美与共之意韵,其快乐、欢乐、得乐、心乐之愿景,使人享受身心的双重愉悦,使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相处,使团队和合共趣,从而迸发出无限的亲和力、凝聚力、生产力、软实力,达到以茶结缘、以茶惠民、茶和社会、茶和天下的大美之景。
三、中国茶和茶文化的无限风光
中国茶和茶文化是我国的重要国计民生,一头连着国家发展战略,一头连着人民幸福安康。既具有乡村振兴、全面小康、富民惠民的经济功能,又具有乡愁绵绵、风情万种、文明传承的文化功能;既具有清敬和美、联谊交往、人际和谐的社会功能,又具有绿水青山、红脉绿韵、绿色发展的生态功能;既具有平静闲适、精神愉悦、健全体魄的养心健身功能,又具有清明政治、协和万邦、茶和天下的治国理政功能,成为传承创新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成为中国与世界各国友好交往的桥梁纽带,成为奋进“一带一路”的文化使者,成为人类仅次于水的健康之饮,在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促进世界文明进步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尤其值得中国茶人自傲的是,在中国的农业经典产业中,惟有中国茶无论从种子种苗、地域生态、茶园栽培管理还是制作工艺、茶叶品类、业态发展等具有世界特色优势;惟有中国茶和茶文化无论从历史渊源、丰厚底蕴、跨越历史、穿越国界、融入人民生活、融进中华文化和世界文明等具有独特文化优势;惟有中国茶和茶文化富有融“喝茶、饮(料)茶、食茶、用茶、玩茶、事茶”于一体的六茶共舞、三产交融、跨界拓展、全价利用创新发展产业潜力优势,使茶和茶文化更多的进入食用、药用、美容、日用、艺用、旅游休闲、养心养生、保健康复、交往联谊等诸多新领域,给人民提供更加丰富的品质、健康的茶生活,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作出新贡献。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奋进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时代,也是中国茶和茶文化盛世兴茶、实现茶业强国辉煌的新时代。中国茶人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新发展理念,牢记复兴中华茶文化、振兴中国茶产业、再创茶业强国辉煌的历史使命,发扬“自信、诚信、匠心、创新”的新茶人精神,提升茶文化引领水平,强健茶科技支撑力量,增强事茶工作能力,彰显中国气派,破解大国小农瓶颈,致力茶为国饮,贡献国际茶日,助力大国小康,奋进“一带一路”,同心同德,创新创造,彰显“国”字风采,为进一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作出新贡献!
新时代的中国茶和茶文化,一定要遵循“创新、协同、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在历史前进的逻辑中前进,在时代发展的潮流中发展,立足茶叶优茶业,跳出茶叶强茶业,跨越地域壮茶业,穿越传统兴业态,彰显“茶+”显神通,充分发掘茶树、茶园、茶企、茶消费的立体价值和时代价值。
择其要有四:
一是破解大国小农瓶颈,实现小茶农和现代茶业发展有机衔接,推进品牌化、集约化、规模化和机械化。
大国小农是中国的基本国情农情,家庭承包是我国农村的本源性制度,小农生产方式是我国茶产业可持续发展需要面对的现实,推广“三安”经验,构建小茶农和现代茶业发展有机衔接的发展新模式是当务之急。
培育壮大新型茶产业经营主体,用心构建多种形式的利益链、科技链、协同链、营销链、文化链“五链共环”的茶业发展共同体,是破解大国小农瓶颈,实现小茶户和现代茶业发展有机衔接的一种模式和途径。
二是做优六大茶叶品类(绿红黄白青黑),精彩六茶共舞(喝茶、饮料茶、食茶、用茶、玩茶、事茶),深化茶资源深度开发利用,推动茶产业高质量发展。
深化茶消费的供给测结构性改革,深化对茶浑身是宝的再认识,综合开发利用茶资源,创造茶商品的立体市场,就要致力推进茶产业的上品富态,即饮品、食品、药品、保健品、化妆品、日常用品、工艺品、纺织品、装饰品、茶籽油品、茶器具用品、茶畜禽饲料品等;大力促进茶旅游、茶休闲、茶养生、茶体验、茶艺术、茶服务、茶空间等“茶+”新天地,创新新业态,丰富多业态,展现美业态,培育和打造一批强而优、强而特,各有千秋、错位发展的茶业综合体和茶企业、茶庄园,着力推动茶产业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
三是深化茶为国饮,助力大国小康,融进健康中国,茶让人民生活更美好。
品质生活和健康保健的消费新时代,茶和茶文化的养心健身成为最佳选择。
倡导“六元和合”和“新茶饮”,喝好一杯健康茶,意义重大。天有一年四季,地有东西南北,人有九大体质,茶有六大品类,民族、民俗、地域、文化各不相同。茶,没有最好的,只有适合的。只有因地制宜、因人制宜、因茶制宜、科学饮茶,才能品出真谛,喝出健康。
茶助身心健康,就要倡导茶相适、水相合、器相宜、泡相和、境相融、人相通“六元和合”,健康饮茶。明代许次纾的《茶疏》中说:“茶滋于水,水籍于器,汤成于火,四者相顾,缺一则废”。宋代文学大家苏东坡喝出了“从来佳茗似佳人”,诗僧皎然喝出了“ 一饮涤昏寐 、 再饮清我神 、 三饮破烦恼”和卢仝喝出了“一碗喉吻润,二碗破孤闷。三碗搜枯肠,惟有文字五千卷。四碗发轻汗,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灵。七碗吃不得也,唯觉两腋习习清风生”的最高茶境界,真是中国茶饮文化的典范。所以,好茶是喝出来的,健康也是喝出来的。“六元和合”既是文化之饮,也是生活之饮,可以使人心境愉悦,提升体质。新茶饮既是时尚之饮,也是生活之饮,可以丰富国饮,健康消费。哲人说,喝茶是打开人们益智、健康和幸福之门,茶饮当中有文化,茶饮里面有健康,种茶、做茶、卖茶、喝茶,大有学问。
四是融进“国际茶日”,奋进“一带一路”,致力提升中国茶和茶文化的国际话语权和竞争力。
当今,中国国力日益增强,“一带一路”影响更加深入,“国际茶日”的确立和展开,中国茶和茶文化正处在走进世界的最佳机遇期。
中国茶和茶文化走向世界,首要的是增强文化自信,促进文明的交流交融,讲好中国茶的故事,学习借鉴外国将葡萄酒、肯德基、麦当劳等输入中国的经验,开放共赢,拓展多种渠道,使中国名优茶、原料茶和茶的衍生品走向世界。
中国茶和茶文化走向世界,重要的是强健文化和科技的两只翅膀,着力培育出口的大企业、大品牌、大标准、大产品,固根基,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研究市场,创新营销,抱团进取,品牌开路,增强话语权,提升竞争力。
毛泽东同志有诗云:无限风光在险峰。中国茶和茶文化的未来风光无限,但也意味着中国茶人任重道远,责任重大。茶科技犹如攀登险峰的天梯,厚望在肩。中国茶业期盼着茶科技工作者攻坚克难,创新创造,开辟美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