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茗边关注】复工一线看发展 | 记者探访川茶集团复工:工人选茶间隔3米以上,黑茶即将发往蒙古国

 来源:四川日报

  从成都出发,走银昆高速(昆明方向),3个半小时即可到达宜宾市境内金秋湖停车区,四川省茶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川茶集团”)就坐落于此。

  往年这个时候,宜宾早茶上市,川茶集团产业园内采茶、观光的人络绎不绝。今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园区内空旷而冷清。

  农时不等人。作为全国同纬度地区采茶最早的茶区,今年宜宾早茶复工复产情况如何?2月12日,记者走进川茶集团生产车间和茶园进行探访。

  黑茶生产线2月8日起已复工,日产黑茶6吨左右

  记者刚一走进川茶集团园区,就隐隐听到茶砖液压机发出的“呲呲”声。循声而去,记者来到了标准化低氟黑茶生产中心。

  车间门口,贴有“未佩戴口罩不得入内”的告示。车间里,到处弥漫着茶叶蒸煮的香气。

  黑茶制作现场,茶叶首先要蒸煮约1分钟,进行高温灭菌;随后被压制成砖形,冷却后,一块块砖茶传送刘辅刚的手边。

  刘辅刚是这里的老员工了。他的工作是对茶砖进行修整,用刀劈掉边角处多余的部分。“2月8号就来上班,两班倒,每班都要测三次体温。”车间里,刘辅刚扯着嗓子告诉记者。

 

  目前整个车间有四五十名工人,日产黑茶6吨左右。在车间另一端,工人们正将生产好的黑茶装箱,包装箱上写有俄语。低氟黑茶生产车间主任熊建明告诉记者,“这些黑茶即将出口蒙古国,是去年的订单,客户一直在催。”

  包装精制车间,6条生产线全部启动,茶叶被自动装进一个个3克重的包装袋内,再由工人统一放进包装盒。车间最尽头,9名工人正在用镊子挑选不达标的茶叶。出于疫情防控的考虑,每个选茶工人之间距离都在3米以上。

  川茶集团董事长颜泽文透露,在确保疫情防控的前提下,集团采取“分散用工、交叉作业”的方式,最大程度开展生产工作。目前集团粗加工基地已全部复工,生产制作宜宾早茶;精深加工基地的黑茶生产中心、茶食品研发中心也陆续复工。

  组织专家指导茶农采茶,预计一周内开始大规模收购早茶鲜叶

  2月12日,下午14时,春光和煦、微风拂面,宜宾市翠屏区金秋湖镇邱场村的茶园里,棵棵嫩绿的茶芽迎风挺立。村民代有芳用食指和拇指轻轻捏住,从茶树上提采下一叶嫩茶。

  “这是技术员教的方法,不能直接掐断,否则茶芽表面容易氧化。”代有芳说,自己这两天一直接受川茶集团的线上培训。

 

  宜宾是中国早茶之乡,通常比四川省内和江浙一带主要茶区早15天至30天。“早”一直是宜宾茶的优势,如今受疫情影响,反而成为不少茶农的烦心事。“鲜茶陆续可以采摘了,担心没有外来客商,心里堵得慌。”代有芳无奈地表示。

  “外地茶商进不来,我们作为龙头企业,就尽可能把茶农的鲜叶收过来,减少他们的损失。”颜泽文介绍,目前他们给出的早茶鲜叶收购价是每斤70元,预计一周内开始大规模收购。

  这段时间,川茶集团组织了党员志愿服务队和茶叶专家技术团队对其基地建设、茶叶采摘、运输等关键技术开展指导服务,同时加强茶叶质量安全监测预警,切实开展监督抽查,禁止不合格鲜叶、茶叶产品进入市场。

 

  销售方面,也在有序恢复。2月11日,作为川茶集团的“门面”,位于金秋湖停车服务区内的“茶酒汇”展厅恢复营业。此外,集团正有序恢复线下销售门店营业,同时加大线上电商平台营销推广力度。

  “现在我们陆续接到一些订单,包括国内知名商贸品牌的订单式生产,以及企业团购定制产品等。此外,我们正在将产品通过中国茶叶流通协会的组织体系积极拓展新营销,铺设省内外市场。”颜泽文介绍。

 

  【春天的展望】

  川茶集团董事长颜泽文:

  今年在突如其来的疫情面前,我们川茶集团人有信心、有决心打赢防疫的硬仗。同时我们要解决上下游的问题,保障茶农鲜叶不愁卖,保证市场供给不缺货。我们采取非常时期的非常举措,进一步提升我们的生产加工能力、提高我们的仓储能力、提高我们的营销能力。

  特别是往年,很大一部分外省客商来宜宾收早茶。今年他们不来了。这部分原料,就是往年基础上增加的很大一部分鲜叶原料,作为龙头企业,我们要主动担当,主动作为(收购),不然鲜叶没有地方卖。

  (来源:川报观察;记者侯冲/文 何海洋/图)

  “穿好雨衣哦,有小雨!”2月8日清晨,宜宾市翠屏区明威乡义和村义兴社,明清茶叶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彭子权带着数十名工人忙着采茶。

  最近,川内各茶叶主产区陆续进入采春茶和制茶的黄金时期。今年,茶农、制茶企业和主管部门都在忙着一件事:川茶“精制化”。川茶“精制化”的路径是什么?近日,记者进行了走访调查。

 

  只卖鲜叶

  卖不出话语权

  “订单多得做不完。”2月3日9时,在复工的黑茶生产线前,川茶集团副总裁樊凯歌脱口而出。春节前,集团刚拿下千吨黑茶订单,“承包”了4月之前的产能。

  川茶品牌促进会相关负责人介绍,2014年以来,从面积、产值、促农增收等关键指标来看,川茶产业一直处于高增长阶段。去年,全省茶园面积575万亩,毛茶产值279亿元,增长1.47倍,茶农实现人均茶产业收入5000元以上。目前,四川省茶园面积和综合产值均位居全国前列。

  但是问题仍然存在,主要表现在供给端:茶园利用率不高,单产较低;采茶用工短缺;区域品牌仍待强化,“天府龙芽”影响力仍不足;龙头企业带动不强,全省已注册茶叶企业4700余家,“多、散、小”。

  此前在宜宾举行的全省精制川茶产业培育工作现场推进会上,有专家指出,川茶鲜叶品质高、采收早导致原料价格高,茶企在家门口就能卖出高价,很容易小富即安,长此以往,就会丧失市场话语权,被锁定在产业链底端。

  上述专家认为,留给川茶的时间已不多。2018年,全国未进入采收期的茶园有近900万亩,“这两三年就会集中上市,还不算夏茶综合利用。精制化,才是川茶的出路。”

 

  抓窗口期

  做强3个关键领域

  专家预测,今后三年是留给川茶“精制化”的窗口期。

  “既然是供给端有短板,就从这方面入手。”农业农村厅相关负责人介绍,必须抓住种植、加工和品牌营销3个关键领域。

  种植领域,园区建设首当其冲。前述负责人介绍,今后三年,四川省的茶园建设将更重质量,把改造老茶园、推动机械采收放在优先位置。到2022年,全省600万亩茶园机械采收率要达到50%。同时,在茶叶主产区创建6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引导企业向园区聚集。

  加工领域,以建设园区、丰富产品体系为重点。突出川西名优绿茶加工区等六大区域,引导茶加工企业向加工园区集中,实现初制、精制、流通分工专业化。产品布局上,针对中等收入群体和年轻消费者,除巩固黑茶等传统优势外,将把主要精力集中在名优绿茶。

  品牌打造方面,重点是建设区域公共品牌、培育市场主体、拓展国际国内市场。

  农业农村厅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后将继续扩大“天府龙芽”公共品牌使用范围,并重点突出对蒙顶山茶、峨眉山茶、米仓山茶、宜宾早茶等“三山一早”地方区域品牌的推广。此外,还将出台政策推动川茶企业做大。

  “还要继续拓展销路,增加知名度和美誉度。”前述负责人透露,将以上海为重点,建设营销推广中心,定期举办推介活动,推动川茶企业参加“川货行天下”、全国性和区域性展会。(记者王成栋蒲香琳)

 

2020年2月14日 22:00
浏览量:0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