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张“名片”,拿得出手!

■来源:遵义日报

近年来,遵义市大力发展茶产业并取得明显成效,茶产业已经成为脱贫产业和富民产业,遵义市茶叶的知名度与市场占有率不断攀升,小小茶叶闯四方,绿了山乡,富了乡民。

01 遵义茶是一杯有文化的茶

抗战期间,浙江大学西迁遵义办学七年,其间,利用西湖龙井的制茶工艺,根据湄潭茶叶特点进行改良试验,创制出了贵州省第一款扁平形名优绿茶,即今天的“湄潭翠芽”。

新中国成立后,国营湄潭茶场生产的功夫红茶——黔红,直接由上海进入国际市场,远销美国、英国等国家。20世纪70年代,湄潭茶场成为我国六大茶叶出口基地之一。至今,坐落在湄江河畔的“中国茶工业博物馆”原貌保存了全国唯一、世界罕见的两套木质出口红碎茶生产线。遵义茶产业发展到今天,有吉尼斯纪录的“天下第一壶”,有中国茶海、中国茶城、中华茶道馆等,形成了遵义悠久厚重的茶文化。

遵义茶有底蕴,更有底气。在本月初举行的贵州茶产业长春推介会上,中国茶叶流通协会副会长、哈尔滨市茶业协会会长周敏表示,遵义茶历史悠久,茶文化氛围浓厚,随着消费者对遵义茶叶品质、遵义茶文化的逐步了解,遵义茶在东北地区的前景非常广阔。

02 遵义茶是一杯有态度的茶

在茶叶生产和管理中,遵义市坚持全过程质量监管,全面落实“贵州省128种茶园禁限用农药”规定,全面推行高标准茶园建设、茶园绿色防控技术,推广茶叶有机肥和茶园专用肥。遵义市有雨林联盟认证茶园8.34万亩、欧盟标准茶园20万亩、有机认证茶园12.71万亩,确保茶园的可持续发展。

凤冈县秉承“全域有机、全产业链有机”的“双有机”发展战略,坚持从生产源头“产出来”、全程监管“管出来”、质量标准“严起来”、品牌提升“树起来”,全面推行绿色防控、绿色行动和土长、林长、河长“三长制”,确保凤冈锌硒茶“绿色、生态、有机”的特质不受损害。

生态干净是遵义茶产业的优势,也是遵义茶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在今年5月举办的第十二届贵州茶产业博览会上,有20余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近1600名采购商和茶叶经销商参会,他们包机、乘坐高铁、租用旅游大巴组团来到遵义,对遵义市美丽的茶园风光惊叹连连,对遵义茶的优良品质赞叹不已,对遵义茶产业的发展前景充满信心。

03 遵义茶是一杯有梦想的茶

经过多年发展,遵义市现有茶园200万亩,培育了各类经营主体2200余家,涉及26万户100万茶农,预计今年茶叶产量16万吨以上,产值140亿元。同时形成了“遵义红”“湄潭翠芽”“凤冈锌硒茶”等公共品牌。

“长的矮矮丫,开的白白花,绿了千千岭,富了万万家。”这是茶叶在湄潭的生动写照。目前,湄潭县已建成标准化生态茶园60余万亩,生产的茶产品除传统绿茶、红茶、黑茶、白茶外,还开发生产了茶多酚、茶叶籽油、茶树花、茶叶面、抹茶、茶酒、茶皂素、茶花面膜、茶生物肥料等多种精深加工产品。

为进一步推动遵义茶产业高质量发展,扩大遵义茶叶的知名度和市场份额,近年来,遵义市相关部门和产茶县多次外出参加推介会、展销会等,全力推介遵义茶叶。湄潭县、凤冈县、余庆县、务川自治县、正安县等生产的遵义红、遵义绿、湄潭翠芽、凤冈锌硒茶、正安白茶、余庆苦丁茶等受到各地经销商和消费者的欢迎。

去年,遵义市出台加快建设茶产业强市的实施意见,提出到2025年,稳定茶园面积200万亩,实现产量20万吨、产值200亿元,综合产值达到500亿元的茶产业强市目标。

2020年9月30日 15:11
浏览量:0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