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尖满坡生态美 黔茶出山百姓富——写在贵州省茶产业博览会黔南州产销对接活动举办之际

■来源:黔南热线

  上苍总是青睐黔南,让一片片神奇的树叶在深山草坡芳香馥郁。不经意间,都匀毛尖这片浸淫着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绿叶,芳菲数千载依旧沁人心脾,并穿越大山,香飘四海……

  如今,都匀毛尖成就了黔南“百姓富生态美”的新气象:全州161.8万亩茶园既是维护调节黔南生态平衡的重要手段,又是助力群众增收致富的重要产业。

  绿色之路 茶香四溢

  今年这个春天,对于黔南而言,注定是一个不平凡的季节。3月4日,省政府公布我州长顺、独山、三都、荔波、平塘、罗甸6县退出贫困县序列,至此全州10个贫困县全部脱贫摘帽。茶产业是我州重要的扶贫产业,三都、独山、平塘等贫困县的贫困户大部分是因参与当地茶产业发展而实现增收脱贫。今春,黔南宣告整体脱贫,茶产业功不可没。这个春天,尽管疫情阴霾未尽,但勤劳勇敢的黔南人民克难时艰,120万亩可采茶园陆续如期开采。据了解,今年都匀毛尖春茶产量达1.07万吨,产值达36.74亿元,为黔南50万茶农带来了收获的喜悦和致富的希望。

  近年来,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作出的“对于都匀毛尖,希望你们把品牌打出去”的重要指示精神,我州坚守发展与生态两条底线,聚焦“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奋力做大茶产业。围绕“以茶兴业、以茶惠民、以茶养文”目标和将都匀毛尖茶打造成为世博名茶知名品牌为核心,着力于“建基地、塑品牌、扶企业、拓市场”,做强都匀毛尖品牌。通过大力发展茶产业,促进脱贫增收,推动农业产业“接二连三”融合发展,使我州茶产业走上了一条“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生产、品牌化营销、产业化富民”的绿色发展之路。

 

  擦亮品牌 演绎传奇

  翻阅都匀毛尖历史,每一页都书写着辉煌灿烂。早在500年前就已被列为“皇室贡品”,到乾隆年间行销海内外,仅近百年来都匀毛尖茶就两次走进世博会并获大奖,都充分展示了黔南茶的优秀品质,演绎了云贵高原喀斯特深山中的无数动人传奇。今年,中国茶叶区域公用品牌价值评估结果发布,都匀毛尖以35.28亿元进入“中国茶叶区域公用品牌价值十强”榜单,位于榜单第十名。

  在品牌建设方面,我州坚持“以规模为基础构筑品牌、以管理为关键维护品牌、以文化为灵魂”打造品牌,并重点做了三件事:一是全州统一打造“都匀毛尖”区域公用品牌。都匀毛尖证明商标、地理标志等品牌事项收由州政府统一管理;制定出台了《地理标志保护产品都匀毛尖品牌管理办法》《都匀毛尖茶证明商标使用及管理办法》等,有效推动都匀毛尖品牌统一管理;全州围绕“都匀毛尖”建基地、搞生产、促营销,逐步建立了严格统一的标准化品牌管理体系。二是坚持品牌走出去战略,加大对外宣传力度。重点在央视、机场、高铁、高速公路、主流网站、旅游景区等抢占有利位置投放都匀毛尖广告;开设都匀毛尖官网,在广州设立都匀毛尖南方运营中心和在西安设立西北运营中心等向外界宣传展示都匀毛尖品牌。三是坚持以茶事、赛事活动作为推进科技兴茶、提升茶叶品质和繁荣发展茶文化的重要举措来抓。积极引导茶企参加国内外茶博展销会,积极举办斗茶赛、茶艺赛、制茶赛、冲泡大赛、双手采茶赛等茶事活动。

 

  茶旅融合 扮靓乡村

  茶旅融合带“火”都匀螺蛳壳。《陈情令》剧中,螺蛳壳瀑布所在地被称为“云深不知处”的后山,是两个主演打斗的地方,因景色秀美而被广大观众熟知。这里春红夏绿秋黄冬白,令游人感受万千,但茶山似海几乎是永恒的底色。据统计,2019年,都匀市茶旅融合接待游客达30万人次,茶旅综合收入突破2亿元。

  近年来,我州把发展茶产业作为乡村振兴“产业兴旺”的主抓手,依托品牌经营乡村,促进“以茶兴城、以茶兴旅”产城景互动融合,开发都匀毛尖茶油、茶饮料、茶酒、茶枕、茶糕等茶旅产品,成功打造百里毛尖长廊、都匀螺蛳壳等10余条茶旅融合示范带,建成以中国茶文化博览园为标志的都匀毛尖小镇、以线上线下销售为一体的都匀毛尖茶城和以休闲观光体验为主的都匀螺蛳壳“茶旅一条街”及瓮安建中茶旅欧标小镇、贵定云雾最美茶乡、“中国天眼”平塘科普茶文化园、独山净心谷茶天堂等,带动周边群众兴办农家乐实现经营性增收,推动旅游“井喷式”发展。截至2019年,全州共发展茶旅企业30余家,农家乐200余家,茶旅一体化接待游客80万余人次,茶旅融合收入达2.5亿元。

 

  产业扶贫 以茶惠民

  近年来,平塘县着力构建“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该县新光茶叶农民专业合作社实行“83111”利益联结机制大量加工夏秋茶,提高了茶农采茶积极性,预计每户茶农年采摘茶青收入可达13800元,还能额外享受合作社红利,有效巩固脱贫攻坚工作。

  茶产业已发展成为我州助推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以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主导产业。各县(市)立足资源禀赋,把茶产业作为生态、经济、社会、脱贫效应叠加的战略支柱产业,积极实施茶产业扶贫,通过“企业+合作社+基地+贫困户”等包保脱贫模式,建立贫困户与茶企利益联结机制,由政府出资帮扶,群众以土地劳力等入股,参与企业获利分红,通过种茶、管茶、采茶等获得工资性收益,提升群众获得感。

  茶产业是我州传统优势特色产业,也是州委、州政府明确重点打造的四大农业产业之首。全州12县(市)均产茶,现有茶园161.8万亩,投产茶园122.2万亩(其中已创建国家级出口茶叶质量安全示范区10万亩),2019年,茶叶产量4.48万吨,总产值67.3亿元,茶叶出口额达1.32亿元。全州建成省级茶叶园区5个、州级茶叶园区8个,万亩以上乡镇41个、万亩专业村23个;全州涉茶企业(合作社)1300余家,其中:州级龙头企业55家、省级龙头企业40家、国家级龙头企业1家、获得外贸资格茶业企业17家。全州茶叶从业人员38.83万人,覆盖贫困户9605户36746人。至此,茶产业成为我州助推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以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典型范例,“百姓富生态美”的美好愿景将触手可及。

 

2020年5月29日 16:07
浏览量:0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