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浙江省茶业科技年会在杭州举行
2025年1月18日下午,2025年浙江省茶业科技年会在浙江大学隆重举行。
本次年会由浙江省茶叶学会、浙江省科协乡村振兴学会联合体主办,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杭州茶叶研究所、浙江大学农业与生物技术学院茶学系承办。
浙江省科学技术协会党组成员、副主席郭寄良,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所长、中国茶叶学会理事长姜仁华,浙江省科协乡村振兴学会联合体副书记、副主席、浙江省农学会理事长徐建华,浙江省科学技术协会学会部副部长周红阳,江苏省茶叶学会常务副理事长王润贤,上海市茶叶学会副理事长王亚雷,上海市茶叶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方茵,浙江省茶叶产业协会常务副会长刁学刚,浙江省科学技术协会学会部(企业工作办公室)四级调研员蒋建国,浙江省茶叶学会理事长、浙江大学茶叶研究所所长王岳飞,浙江省茶叶学会常务副理事长、浙江省农业农村厅茶叶首席专家陆德彪,浙江省茶叶学会副理事长、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杭州茶叶研究所所长杨秀芳,浙江省茶叶学会副理事长、中国茶叶博物馆馆长包静,浙江省茶叶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浙江大学农业与生物技术学院茶学系主任陆建良,浙江省茶叶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科技处处长付建玉,浙江省茶叶学会副理事长、浙江茶叶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王兵,浙江省茶叶学会副理事长、浙江大学教授龚淑英,浙江省茶叶学会常务副秘书长、浙江省农技推广中心茶叶科科长俞燎远,中国茶叶流通协会副会长、杭州终维食品科技有限公司(茶小空)合伙人吴锡端等领导嘉宾出席本次活动。
科技年会的举行,不仅是凝心聚力、共同发展的重要契机,更是共绘蓝图、开启新征程的崭新起点。当前茶产业正处于蓬勃发展的黄金时代,盛世喝茶成为社会新风尚。一直以来,浙江茶产业勇于探索、积极创新,深化茶科技研发与应用,不断提升茶叶品质与附加值。加强品牌建设,打造了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知名茶叶品牌,显著提升了浙江茶企在全球市场的竞争力;推动茶文旅融合,茶文化成为连接人心、促进交流的典范,为茶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本次科技年会的召开,将进一步汇聚行业智慧,共同探讨浙江省茶产业科技创新的新趋势、新路径。年会就茶产业的前沿技术、新质生产力、品牌技术、市场拓展、AI技术等热点议题展开深入探讨与交流,助力浙江茶产业腾飞,再创辉煌。
开幕式:新质生产力助推浙江茶产业高质量发展
浙江省茶叶学会常务副理事长,浙江省农业农村厅茶叶首席专家陆德彪主持本环节。
王岳飞理事长率先致欢迎辞,他提到本次科技年会受到多方关心与支持。党的二十大以来,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中取得核心地位,科技自立自强已成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在新时代的伟大进程中,浙江省茶叶学会紧跟时代步伐,积极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茶文化、茶科技、茶产业”三茶统筹的重要讲话精神,以产业需求为导向,以学术交流、科学普及、文化推广为有力抓手积极开展各项工作。近年来,学会在学术交流、科技推广、人才培养等领域取得重大成果,包括举办多场高质量学术研讨会和技术培训班,为会员提供了学习和交流的机会;组织专家深入茶区,为茶农茶企提供技术指导和咨询服务;积极开展科普宣传活动,提供公众对茶文化和茶健康的认知度。
徐建华理事长在致辞中提到,当前乡村振兴战略正在深入实施,茶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对推动农业经济繁荣、促进农民富裕、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浙江作为全国重要的茶叶产业区域,拥有悠久的茶文化历史和丰富的茶叶资源,近年来在规模效益和品牌影响力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呈现出最有文化、最有份量、最有奔头的行业趋势。
王亚雷副理事长在致辞中提到,浙江省是中国重要茶叶产区,茶文化底蕴深厚,茶科技发展水平处于全国第一方阵,本次科技年会的举行将进一步推动浙江茶科技创新发展,为茶产业的转型升级提供有力支撑。浙江省茶叶学会作为我国最早成立的省一级茶叶学会,一直以来与上海市茶叶学会保持友好发展关系,为“三茶统筹”上海区域发展和浙江茶叶在上海销区扎根赋能做出不可磨灭的贡献。
王润贤副理事长在致辞中提到,在“三茶统筹”的发展道路上,浙江勇立潮头,为全国产业发展提供了示范和引领。近年来浙江省茶叶学会在推动产业科技创新、普及茶科技知识、弘扬茶文化、培养茶专业人才等方面为浙江茶产业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和为全国茶叶组织提供了宝贵经验。江苏与浙江是兄弟省份,地缘相近,人缘相亲,在茶产业发展中既有相似之处又各具特色,希望双方能够更加紧密团结,共同探索茶产业发展新思路、新模式、新技术,携手推进茶产业协同发展。
姜仁华理事长在致辞中希望全体茶人着眼未来,共同发展。浙江省茶叶学会在过去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希望在未来的发展中,增强使命忧患意识、使命担当意识和开放合作意识。为此我们需要联合文化项目、申报项目、实施项目、共享资源,共同推动浙江茶产业行稳致远。
会上,还进行了产品共创坊签约仪式和2023-2024年度省茶叶学会优秀茶叶科技工作者颁奖仪式以及科普基地授牌仪式。
【2023-2024年度省茶叶学会优秀茶叶科技工作者(以姓氏笔画为序)】
马立峰(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
叶火香(松阳县农业农村局茶叶产业发展中心)
包静(中国茶叶博物馆)
吕杨俊(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杭州茶叶研究所)
孙淑娟(温州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范方媛(浙江大学茶叶研究所)
金子晶(浙江省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俞燎远(浙江省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徐平(浙江大学农业与生物技术学院)
赖建红(安吉县农业农村局)
【科普基地】
中国茶叶博物馆(杭州)
浙江狮峰茶业有限公司·浙茶梅坞庄园(杭州)
新昌中国大佛龙井研究院(绍兴)
绍兴市柯桥区平水日铸茶品牌管理服务中心·越茶博物馆(绍兴)
浙江更香有机茶业开发有限公司(金华)
浙江武义骆驼九龙砖茶有限公司(金华)
浙江子久文化股份有限公司(温州)
丽水市德跃茶业发展有限公司(丽水)
宁波市五龙潭茶业有限公司(宁波)
了心茶舍·上海浙江大学茶友会(上海)
真知灼见:专家主旨报告为茶产业发展添砖加瓦
浙江省茶叶学会副理事长、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杭州茶叶研究所所长杨秀芳主持本环节。
姜仁华所长作题为《向“新”而行 以“质”图强——关于发展茶业新质生产力的思考》专题报告。报告指出,发展新质生产力不是忽视、放弃传统产业,也不要一哄而上、泡沫化,而要因地制宜、稳扎稳打。新质生产力的显著特点是创新,既包括技术和业态模式层面的创新,也包括管理和制度层面的创新。必须继续做好创新这篇大文章,推动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为此需要大力推动茶科技创新(与时俱进不断强化新兴学科建设,坚持目标导向不断提升种业创新能力,继续强化茶叶高效绿色安全生产技术研发,围绕节本增效目标推进数字茶业建设);着力推进发展方式创新(研发推广茶树害虫系列性诱剂、研发推广天敌友好型杀虫灯、研发推广天敌友好型诱虫板);积极探索业态创新,构建“老人喝茶、中年品茶、青年吃茶、少年玩茶”的理念,引导“24小时茶生活”,真正实现“六茶共舞”;推动文化创新、强化人才支撑工作创新;扎实推进体制机制创新等。
徐建华理事长作题为《乡村新业态与产业融合发展》专题报告。美丽乡村不是最终目的,要把美丽乡村转换成美丽经济,把乡村资源优势充分发挥出来,形成生态环境+乡村文化+特色产品组合的乡村优势,持续推进乡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据报告现实,乡村新业态包扩乡村农创、乡村节庆、乡村康养、乡村运动、乡村美食、乡村文旅、乡村研学、乡村办公、乡村研发、乡村服务等是个方面。从乡村转变为美丽乡村,我们需要利用新时代理念和方法,找出差异化发展、倒入适合自身的新业态,成为独特的新乡村。
龚淑英教授作题为《浙江省茶叶标准化发展——浙江省茶叶学会团体标准发展现状》的专题演讲。龚教授从标准化的概念、特征、形式、层次、类型等方面详细介绍了茶叶标准化。她还展示了浙江省茶叶学会近年来为团体标准做出的努力与成果,不仅帮助团体、企业及其产品建立信任和权威性,使得合作方更容易接受;也帮助企业在行业内获得竞争优势,并与国际先进标准接轨。
俞燎远研究员作题为《浙江茶叶2024茶叶产销分析》专题报告。报告指出,浙江拥有11个产茶市,75个产茶县(市、区);拥有茶园面积325.6万亩,比2023年增加13.9万亩;茶叶产量20.7万吨,比2023年增加0.5万吨;茶叶产值301.7亿元,比2023年增加14.6亿元。茶园面积前三名为丽水、绍兴、杭州;茶叶产量前三名为丽水、绍兴、金华;茶叶产值前三名为湖州、丽水、杭州。特色茶区逐渐形成以南早北白中龙井的发展格局。此外,茶科技成为强劲支撑(茶树无性系良种化率提升至78.8%,茶园机械化装备推广加速,名优茶标准化自动化生产线快速推广,茶饮品全产业链提质增效技术攻关启动。茶叶交易市场也呈现出平稳有序状态,2024年全省茶叶市场交易量15.7万吨,交易额269.1亿元,同比增加1.29%,平均价格171.4元/公斤。电商交易也呈现出持续增长状态,其中以浙茶狮峰、艺福堂、杭州茶厂为代表的领军品牌2024年“双十一”销售额位列电商前十。
中国茶叶流通协会副会长吴锡端作题为《AI技术在茶产业上的应用》主题报告。报告从AI的认知与发展、AI在生活与工作中的应用、AI在茶产业中的应用、AI员工在茶产业中的角色、AI对茶产业的未来影响五大方面阐述了AI技术的方方面面。通过AI技术的应用,茶产业能够开拓新的市场,提升产品和服务质量,抓住AI带来的发展机遇,实现可持续发展。
群策群力:科学咖啡馆——产业共创坊沙龙为茶产业“对症下药”
浙江省茶叶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科技处处长付建玉主持本环节。
浙江省茶叶学会副理事长、浙江省茶叶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王兵,浙江省茶叶学会深加工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深加工团队首席科学家尹军峰,浙江省茶叶学会组织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杭州茶叶研究所副所长孔俊豪,浙江省茶叶学会常务理事、浙江省诸暨绿剑茶业有限公司董事长马亚平,浙江省茶叶学会理事、杭州艺福堂茶业有限公司董事长李晓军,浙江省茶叶学会常务理事、浙江树人学院国际茶文化学院执行院长张星海六位嘉宾围绕《如何运用新质生产力布局浙江茶产业链,发挥传统经典产业魅力》主题进行对话。
沙龙活动主要提到茶产业作为中国传统农业产业之一,近年来茶产业呈现出一个茶文化繁荣,茶科技进步,百花齐放的繁荣景象。同时我们也应看到这不断产能扩大效率降解竞争价值的背景下,茶叶产业竞争力加剧。我们茶叶企业应找到适合自己的一条路。沙龙建议企业选择属于自己的品类、做好品质、打造品牌。茶产业要适应新质生产力的生产关系,优化茶产业的结构。这包括加强茶叶深加工领域的科技创新,推动“新茶食”等产业的发展,在原料配方方面,新茶饮行业也呈现出透明化、健康化的趋势。茶饮企业纷纷采用新鲜、真实、高品质的原材料,减少人工添加剂、高糖高脂成分的使用,以满足消费者对于健康、天然茶饮的需求。同时,要积极拓展茶叶的应用领域,如将茶叶中的功能性物质应用于大健康产业等更多领域,以提升茶产业的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
提倡通过搭建产学研合作平台,加强高校、科研机构和企业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可以促进茶叶深加工科技创新成果的转化和应用。这不仅可以提升茶产业的科技含量和创新能力,还可以为企业带来新的经济增长点。
参会企业代表与专家们深入且充分交流,共同探讨我省茶产业转型升级新路径,现场气氛融洽,思维碰撞出诸多火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