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韵风华·共谱“杭为茶都”新篇章——2024年杭州市茶文化研究会工作总结
2024年,杭州市茶文化研究会坚守助推“杭为茶都”建设初心,始终把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要统筹做好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这篇大文章”重要指示作为工作引领,立足实际,顺应潮流,尽心尽职发挥正能量,相关工作扎实推进。
一、活动兴茶,积极主承办各项茶事活动
2024年,我会坚持在活动中赋能,在作为中提升地位,主办和参与了一系列茶事活动,有效提升了杭州市茶文化研究会的影响力。
一是继续举办杭州“全民饮茶日”系列活动。
2024年全民饮茶日活动由我会与拱墅区共同承办,开幕式主会场设在运河广场。活动坚持“每天一杯茶,健康进万家”主题,开展了“爱上拱墅茶生活”三茶融合游乐购市集,茶知识“进学校”、茶健康“进机关”、茶博馆“进社区”、茶旅游“进企业”、茶非遗“进家庭”,“百家茶楼(馆)茶企惠民赠饮”等多项具有特色的活动,呈现出杭州传统茶饮与现代多元的饮茶氛围,参与人数达近万人。经过多年培育,全民饮茶日已成为杭州市民的茶节日、“杭为茶都”的体验日、国内外游客共享的饮茶日。
二是承办2024中华茶奥会新茶食锦标赛。11月23-24日,2024中华茶奥会新茶食锦标赛在杭州龙坞茶镇隆重举行。赛事为期两天,共有4大赛项、10个子赛项,并在上海等地设立了分赛场。
本届茶奥会锦标赛聚焦“新茶食”,涵盖“茶+竞技、茶+非遗民俗、茶+科技”三大领域,以科技潮流赋能千年茶韵,融汇茶的传统魅力与新质生产力,呈现了一场特色鲜明、成果丰硕、影响深远的茶界盛会。为了办好本次锦标赛,市茶文化研究会和西湖区政府投入了大量精力,西湖区相关部门认真规划赛事、集中人力物力,精细落实责任,使本届茶奥会工作更规范,责任更明确、服务更到位、赛事更精彩、宣传更广泛,得到了全体参会人员的好评。茶奥会结束后,市茶研会又着手推动茶奥会的相关制度建设,以期为今后长远发展确立操作模式,强化中华茶奥会品牌形象。
三是续办2024年敬老茶会。每年举办敬老茶会是我会坚持多年的优良传统。11月8日,我会会同市委老干部局、西湖区政府共同举办了市级老领导敬老茶会,邀请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军分区的老领导游览双浦花海,观赏铜鉴湖美景,并进行茶叙。老同志们抚今追昔,为“杭为茶都”建设出谋献策。
四是开展杭州“茶都十景”(首批)评选。2022年11月29日,“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名录,作为申遗组委会秘书处所在地及“杭为茶都”得使命担当,在纪念申遗成功的重要时刻,市茶文化研究会会同相关部门主动发起了杭州“茶都十景”(首批)评选活动并承担了具体工作。全市各区(县、市)涉茶景区积极申报参与,评选工作组委会多次实地走访调研,经初评、公众投票和专家评审,在“龙井问茶”和“梅坞春早”两个涉茶景点基础上,综合评选出杭州“茶都十景”(首批)入选名单。5月19日,在第六届中国国际茶叶博览会“新茶饮高质量发展大会”上正式发布杭州‘茶都十景’(首批)入选景点(含景名)。
五是积极主承办杭州各类茶事活动。8月7日,在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中国工艺美术学会指导下,我会与中国茶叶博物馆、杭州文促会陶瓷文化研究传承中心等单位联合主办了“文心造物 器承茶香——文人紫砂古今名壶特展”。
此次活动探索求证了众筹举办会展活动的机制,深受社会各界好评。12月18日,由我会指导主办的“径山茶宴”入选人类非遗两周年纪念大会暨“径山茶宴”传承与发展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径山寺隆重召开,十余位中、日、韩知名学者汇聚一堂,从文献、历史、文化等多角度深入研讨“径山茶宴”的传承与发展。何关新会长作了关于《丰富径山茶宴内涵,打造新时期新茶宴,推进径山茶业高质量发展》的主旨演讲。我会还积极参与主办、指导、支持杭州各区、县(市)茶文化研究会举办各类茶事活动。
二、调研为基,进一步助力赋能杭州茶业新质生产力发展
2024年以来,市茶文化研究会始终把文化赋能茶产业新质生产力发展作为工作着力点,用心用情用力抓好调查研究、出谋献策工作。
一是深入调研,建言杭州茶产业发展。2024年我会专题开展了西湖龙井、径山茶、九曲红梅等杭州名茶发展现状调研,对西湖龙井茶非遗保护和九曲红梅发展等建言献策。在摸实情、建诤言的基础上指导“余杭粉茶相关食品开发项目”研究,12月17日该项目顺利通过了专家学者的中期验收。我会还协同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浙江省饮料工业协会等单位开展新式茶饮前沿研究并提出意见建议。李岩益副省长和姚高员市长都作出了重要批示,李副省长批示“再接再厉,继续深化新茶饮产品研究,加速成果转化,为推动茶产业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多力量”;姚市长批示“望进一步发力,做大新茶饮茶叶规模,做响杭州‘新茶饮之都’品牌,做多新茶饮龙头企业”。
二是积极助推新茶食产业发展联盟的各项工作。2024年,我会会同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杭州茶叶研究所、浙江大学茶学系、西湖区人民政府等单位共同发起,拟在杭州市西湖区龙坞茶镇筹备成立中国国际新茶食产业发展联盟。目前已成立了联盟筹建工作专班,由各单位主要领导担任总召集人,分管领导担任召集人。专班下设办公室、联络组、宣传组及保障组,全面推进联盟筹建各项工作。组织开展新茶食企业走访调研,沟通交流,联络接洽等活动,助力企业发展。赴深圳走访奈雪的茶、奈雪茶院、深圳意利,赴上海走访霸王茶姬、康师傅,在杭州走访农夫山泉、古茗、博多集团等,与新茶饮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开展交流座谈,摸清新茶饮与传统茶两道赛道融合卡点与堵点,明晰工作思路。组织开展新茶饮企业家联谊交流活动,围绕行业痛点难点、发展瓶颈、发展路径等开展交流,明确发展方向。组织新茶食头部企业与外国领事馆官员、驻华商务代表以及侨领进行了业务对接,探索新茶饮企业“出海”落地路径,助力企业做大做强。在第六届中国国际茶叶博览会间,我会还牵头成功举办了“新茶饮·让世界更有味道”——新茶饮高质量发展大会,成立了全国新茶食产业发展联盟(筹),并举行了揭牌仪式。
三是继续深化茶文化“五进”活动。2024年,我会持续深入推进茶文化“进机关、进学校、进社区、进家庭、进企业”,全市茶文化“五进”活动有声有色:在市民中心以茶空间为舞台,不间断开展各种品茶和茶艺培训,市级机关茗韵茶艺队还被市总工会评为十佳文体兴趣小组;5月9日,由市委直属机关工委、市机关事务局、市农科院、市茶研会、余杭区径山茶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联合主办的杭州市直机关“春之韵”茶文化践学之“径山茶文化进机关”活动在余杭径山成功举办;4月26日,茶生活“进社区、进家庭”赠饮活动在杭州西文社区、富春园社区、候潮门社区、祥符桥社区、桥西社区、台州路社区等多个社区同时开启,受到社区居民的热烈欢迎;4月16日,由杭州市茶文化研究会指导和主办的“茶韵伴书香 润心促成长”主题茶文化“进校园”活动在富阳区春建乡中心小学举办,700多名师生参加了本次活动;11月,《龙井茶香》歌曲首发后,我会将歌曲拷入U盘赠于31所联盟学校,供学校在音乐课、茶课堂中学习、吟唱、教学等,宣传西湖龙井茶文化;联合《休闲》杂志共同举办了茶文化“进企业”——办公室茶席评选活动,进一步提高了茶文化在企业的普及宣传。
四是组织西湖龙井骨干企业联盟品鉴交流会。杭州西湖龙井骨干企业联盟是市茶文化研究会指导的民间组织,目前有23家成员单位。4月25日,联盟品鉴交流会在中国茶叶博物馆双峰馆顺利召开。活动评选出了包装设计奖、最佳茶器具奖、企业最佳茶艺师形象奖、最佳茶点茶食奖、最佳文艺创作奖等五大类奖项。其中,杭州茶厂有限公司、浙江狮峰茶业有限公司、杭州西湖龙井茶叶有限公司提供的茶样参加中国茶叶博物馆公开发起的“中国好茶”征集活动,荣获了中茶博“2024年度收藏茶样”;杭州顶峰茶业有限公司、杭州正浩茶叶有限公司等多家企业提供的茶样荣获了中茶博“2024年度展示茶样”。品鉴活动进一步宣传提升了企业品牌价值。
三、文化引领,助推杭为茶都建设
我会始终坚持文化引领,用文化去赋魂茶产业,擦亮“杭为茶都”品牌。
一是正式出版《杭州茶工业文明印象》一书。新中国成立后,杭州茶叶加工业发展的历史轨迹和大量珍贵史料,在中国茶叶加工现代化发展史中具有重要地位和示范意义。其中西湖龙井茶手工技艺的机械自动化转化尤其意义非凡。为了抢救保护杭州茶工业发展的历史记忆与遗迹,我会组织编撰了《杭州茶工业文明印象》一书,由杭州出版社出版发行。11月29日,在“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列入人类非遗二周年庆祝活动中,新书正式发布。
二是积极推进《西湖龙井茶全书》的编撰工作。编撰出版《西湖龙井茶全书》,是市茶研会贯穿全年、紧抓不懈的重要工作。我会紧盯进度,务求质量,及时协调解决问题,热情周到搞好服务,全年召开了41次编撰工作会议、2次专家论证会。目前初稿已全部完成,分列26个章节,共有5卷。该书计划 2025年正式出版。
三是组织专家学者创作《西湖龙井茶赋》。为进一步弘扬西湖龙井茶文化,我会聘请专家创作了《西湖龙井茶赋》。初稿完成后,我会又组织专家研读审评,作者不断修改,成熟定稿后,我会又将其制作成精美卷轴,以利传播宣传。
四是出品龙井茶歌曲《龙井茶香》。由杭州市茶文化研究会出品,翁建勋策划,词作家杨晓光作词,中国著名作曲家孟庆云作曲,浙江艺术职业学院青年艺术团陈芬芳演唱的《龙井茶香》歌曲,11月29日在“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列入人类非遗二周年庆祝活动中正式发布。
《龙井茶香》歌曲的发布填补了龙井茶主题歌曲的空白。这首歌还走出国门,在意大利威尼斯的茶文化宣传展示活动中同步唱响。在西湖龙井茶核心商会十周年庆典上,成立了中国龙井茶乡合唱团,演绎了这首歌曲。
四、注重宣传,加大茶文化交流传播
茶文化普及重在传播、贵在宣传。为此我们开展了一系列工作。
一是官方微信公众号影响力逐步提升。我会开设了“杭州市茶文化研究会”官方微信公众号,以新媒体平台方式宣传茶文化。每周推送2-3次,2024年累计发布新闻百余条,最高一条公众号阅读量达到6000多,成为普及茶知识、交流茶文化、弘扬茶国饮的有效媒介。
二是《茶世界》电视专栏影响力日益扩大。由杭州市茶文化研究会指导的杭州电视台生活频道《茶世界》栏目自2021年12月开播以来,每周一期,视频号也同步跟进,已成为传播茶文化的重要舞台。2024年总共播出15期,视频号发送63条。《茶世界》用生动的电视语言展示“杭为茶都”的魅力和风采,对弘扬茶文化发挥了重要作用。
三是积极开展同业交流。我会坚持开放办会方针,积极主动加强与各地同行的交流。2024年,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市政协、市旅游协会、浙茶集团、岳阳市人民政府、深圳华巨臣等单位负责人先后到我会交流座谈。我会赴陕西、上海、深圳、宁海、丽水等地考察调研当地“三茶”统筹发展情况。积极参与多项业界活动,如2024中国(深圳)国际春季茶产业博览会、“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列入人类非遗二周年活动、2024浙江茶品牌新质生产力座谈会、2024杭州秋季国际茶产业博览会、第二届中国茶品牌文化(余杭)年会、第六届杭州茶馆文化节、第十二届南宋斗茶活动等,拓宽了学术眼界。我会还指导推动了富阳区茶文化研究会换届、西湖区九曲红梅管理协会成立。
五、团结协力,努力强化自身建设
杭州市茶文化研究会以“杭为茶都”为使命,坚持团结办会、开放办会,努力发挥正能量,传播好声音。一是画大“同心圆”,积极稳妥地做好理事会员发展工作。把热心茶文化事业的专家、学者和茶界人士吸收进市茶文化研究会,充实骨干力量,壮大组织基础。目前我会共有理事234名,其中常务理事60名。二是健全规范每周会长办公会议制度,思想上和党中央保持一致,学习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等,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精神,集体研究重要工作,交流探讨业界发展,及时谋划下步举措。三是根据工作需要,及时召开县区茶文化研究会会长、秘书长会议,同频共振、同轴运转。四是主动接受茶文化研究会正式职工主管单位——杭州市农业科学研究院的领导,要求干部定期汇报思想和工作,主动积极参加院所活动,保持政治一致、思想一致、纪律一致。
2025年,市茶研会将继续锚定“杭为茶都”建设目标,进一步凝聚共识,团结合力,努力作为,争创新绩。主要工作设想有:
一、坚持文化引领,深入践行习总书记“三茶”统筹重要指示精神。我会将继续开展茶文化“五进六舞”工作,提高站位、注重特色、强化宣传。继续举办好全民饮茶日、中华茶奥会、敬老茶会等每年传统茶事活动;着重加强开展茶文化“进学校”系列活动,从娃娃抓起,收集整理杭州茶文化“进学校”书籍教材;支持协助市民中心B座茶空间开展茶文化“进机关”的相关活动,培育更多的茶爱好者、茶消费者。
二、继续精益求精抓好《西湖龙井茶全书》的出版收官工作。目前《西湖龙井茶全书》已进入最后出版冲刺阶段,我会将持续跟进,咬定青山不放松,争取上半年正式出版发行。
三、深入调研首批“茶都十景”,打造杭州旅游新景观。新的一年,我会将积极开展调研,促进茶区变景区,茶园变公园,茶企变庄园,茶家变乐园。要推动首批“茶都十景”向5A级景点迈进并为此积极建言献策。在首批“茶都十景”基础上,考虑发展第二批比较成熟的景点,为杭州茶产业转型升级做好示范,不断打造美丽乡村建设。
四、进一步赋能杭州茶业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杭州是新茶饮、新茶食发展与开发的前沿阵地,娃哈哈、农夫山泉等头部企业总部均设立在杭州,新茶饮(新茶食)联盟也将在杭州成立。要利用好在杭“国字号”单位的影响力,积极开展调研交流合作,发展新茶品、新茶饮、新茶食、新茶宴等,谋划在中国国际茶叶博览会期间召开新茶食高质量发展论坛,助推茶业新质生产力的发展。
五、运用杭州“非遗”成果,探索中国茶出口新路径。2025年是“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的第三年。西湖龙井茶作为其中重要的一项,正越来越受到世界茶人的青睐。我们将积极助推西湖龙井、径山茶等杭州名茶“走出去”,加速杭州传统茶叶、新茶饮、新茶食、新茶宴等“出海”,走出国门,走向世界。计划在澳大利亚举行一次“杭州名茶”推介会,助推杭州茶产业对外发展。
六、深入挖掘杭州禅茶文化,丰富西湖龙井禅茶文化内涵。茶禅同源,禅茶一味,茶最初在中国的普及与佛教密不可分,西湖龙井茶的盛起更是与西湖群山中的禅宗寺庙有着妙不可言的渊源。为进一步挖掘与弘扬西湖龙井禅茶文化,我会计划会同市民宗局、法喜讲寺、西湖龙井茶有限公司等单位共同举办“西湖龙井禅茶一味·禅心论茶”活动,继续参与支持中日韩禅茶交流中心工作。
(来源:杭州市茶文化研究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