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茗边聚焦两会】从春天出发,为“茶叶”建言(二)

一年一度的全国两会,是世界观察中国人民民主的重要窗口。连日来,人民大会堂内代表、委员们讲述履职故事,部门负责人回应热点话题,牵动了全国人民的心。茶产业作为乡村振兴和非遗传承的重要载体,成为代表委员们热议的焦点。多位来自茶产区的代表委员结合地方特色和行业热点难点,围绕茶产业高质量发展建言献策,提出富有建设性的提案,为茶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我们将继续刊登茶界代表委员的提案 , 以飨读者。

何寄华代表:设立“中华茶节” 弘扬中华茶文化

全国政协委员,湖南省政协副主席、民盟湖南省委会主委、湖南省茶产业链链长何寄华提出:设立“中华茶节”,对于弘扬中华茶文化、增强文化自信、促进茶文化国际交流、茶产业高质量发展和乡村全面振兴具有重要意义。

2022年11月 “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成功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标志着中国茶正式登上世界非遗大舞台,向全球展现独特魅力。在何寄华看来,中国作为茶和茶文化的发源地,设立“中华茶节”,呼应“国际茶日”,可以为茶文化提供一个集中宣传和展示的平台,有利于在中国茶文化的保护、传承和发展。还利于深化中国与各国茶文化的交融互鉴,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基于此,何寄华建议与国际茶日相呼应,确立每年谷雨节(4月20日左右)为“中华茶节”,并由文化和旅游部、湖南省人民政府联合支持举办茶节系列活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来源:湖南茶业)

何一心代表:构建更有效力的国际茶文化交流体系 为全球一体化贡献文化力量

在全球化时代背景下,一杯茶让世界文化不断交融互鉴。围绕“以茶为媒,构建国际文化交流体系”,中国茶叶流通协会荣誉会长、全国政协委员、武夷星茶业有限公司董事长何一心提出“构建更有效力的国际茶文化交流体系 为全球一体化贡献文化力量”。

何一心委员在提案中建言:“在大国外交和文化互动中,通过全球三大饮品中最健康的一杯茶,来构建世界各国优秀传统文化系统性、立体化、精准化的国际文化交流体系,发挥茶叶在国际交流中的特色和优势,提供强有力的文化支撑和健康背书,为全球一体化贡献和而不同的茶之韵味”。对此,他建议:一是要强化顶层设计,牵头组织国际茶文化委员会。二是以文化赋能产业,构建国际茶文化教育培训以及考核体系。三是在万物智联的数字时代,借力科技力量激发民间茶交流的活力。

(来源:中国茶叶流通协会)

樊生华代表:数字赋能茶产业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着力抓好‘三农’工作,深入推进乡村全面振兴。”这让全国人大代表、“国家级非遗项目绿茶制作技艺(西湖龙井)”省级传承人樊生华倍感振奋。他表示,数字化赋能是推动茶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路径。

今年,樊生华带来了“在茶园铺设智慧化喷灌设备”的建议,强调茶产业既要传承手工炒茶的技艺,也要借助数字化手段实现智慧化、科技化管理。“未来,茶农或许只需通过手机操作,就能完成茶园的灌溉和管理,这将大幅降低劳动成本、提升生产效率。”樊生华建议茶村探索乡村茶旅融合的新模式,让游客不仅能品茶,还能深入体验茶文化的魅力。他表示,“无论是智慧化茶园的建设,还是茶旅融合的探索,最终都是为了实现茶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樊生华还强调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通过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研究推广有机肥发酵技术,显著提高茶叶品质,打造绿色生态茶园,推动茶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来源:西湖区茶文化研究会)

龙献文代表:茶旅金钥匙开启苗岭振兴路

全国人大代表、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古丈县默戎镇牛角山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龙献文围绕“一路三链”建设提出建议。“我们盼望着修一条红色产业路,把湘西黄金茶、保靖黄金茶、十八洞黄金茶、古丈毛尖、白茶(白叶一号)串联起来。游客来了,通过这一条产业路能够体验、能够采摘,到农家住下来、吃下来、玩下来,也让当地老百姓进一步增收、赚钱、富裕。”

龙献文用实干诠释初心,带领村民开辟万亩茶园,发展茶旅融合产业,带动村集体经济收入增长,帮助村民增收致富。这位苗族汉子十年如一日扎根山乡,用履职足迹串起乡村振兴的奋进图景。龙献文创新“党支部+企业+农户”模式,将万亩荒山变作有机茶园,把苗寨风情转化为文旅资源,构建起茶叶种植、精深加工、苗文化体验的完整产业链。如今牛角山村村办企业年产值破亿元,村民年收入达3.2万元,昔日的贫困村一番蝶变,出落成了“中国美丽休闲乡村”。

( 来源:华声在线 )

杨广奇代表:在茶产业延链、补链上做文章,打造绿色食品加工基地

成立茶叶专业合作社、建立茶叶交易市场、新修茶山进出道路、注册茶叶特色品牌……这些年,在全国人大代表、安徽省广德市新杭镇金鸡笼村党总支书记杨广奇的带领下,全村通过一片绿叶子,“沏”出了一条乡村致富路。

身为一名来自基层的全国人大代表,杨广奇长期关注农村发展,也对如何赋能乡村振兴有着敏锐观察和独特理解。“人大代表从人民中来,为人民发声,我要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提出更有质量的建议。”杨广奇说,去年茶叶行情受到影响,今年要补齐短板,在茶产业延链、补链上做文章。为此,今年上两会,他特地准备了一份关于打造绿色食品加工基地的建议,“广德地处长三角地理几何中心,结合区位优势和品牌优势,致力于绿色食品加工基地建设,通过联农带农,把短板补齐,把优势拉长,让老百姓的收入进一步稳步提升,也让村集体经济收入有更大的收获。”

(来源:人民网)

郭桂义代表:将茶(文化)作为中华文明标识体系组成部分

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信阳农林学院茶学院原院长、二级教授郭桂义长期从事茶树种质资源开发与利用、茶叶加工与质量评价、茶文化及茶产业战略研究。他心系茶产业和茶文化事业,今年关注的七个内容中有四个都是和茶相关的。其中,他特别强调的是“将茶(文化)作为中华文明标识体系组成部分。”

郭桂义建议,有关部门将茶(文化)纳入中华文明标识体系,将茶文化纳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体系。他希望有关部门进一步加强茶文化研究、宣传、推广,加强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农业重要文化遗产、工业遗产等茶文化遗产的保护、利用。郭桂义指出,茶(文化)为人民生活提供优质的文化产品和服务,有助于文化地标建设以及多文化融合发展。

( 来源:绿色中国 )

2025年3月14日 15:33
浏览量:0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