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箱里的杭州记忆
杭州自古与茶有着深厚的渊源,如苏轼与辩才、乾隆与十八棵,每一片茶叶都承载着时代的记忆。在杭州西湖龙井茶博物馆中,那些历经沧桑的茶庄包装与茶箱,静静诉说着民国时期杭州茶业的辉煌篇章。
杭州西湖龙井茶镇馆之宝:民国方正大茶庄红木茶箱
茶行茶号:名号林立的黄金时代
民国时期的杭州,是中国茶叶贸易的重要集散中心。杭州的茶行、茶号逐渐兴起,形成了成熟的分工体系:茶行专司代客买卖,主营批发业务;茶号则侧重门市零售,向消费者直接展示西湖龙井的独特魅力。
在民国杭州茶叶史上,翁隆盛无疑是最璀璨的明星。它创办于清雍正七年(1729年),以经营西湖龙井为主,进货严格、加工精细、保管得法。其所产龙井极品狮峰茶,曾在西湖博览会和巴拿马博览会上斩获奖项。1928年7月,著名作家鲁迅在日记里记载了他前往翁隆盛茶庄购买龙井茶的故事:“晚又至翁隆盛买茶叶、白菊等约十元......杭州的图书比上海的贵,茶叶则比上海的好。”
杭州西湖龙井茶博物馆藏:巴拿马获奖相关内容
其他较为知名的茶庄、茶号还有方正大、茂记、吴元大、永馨、永春等。30年代中期,汪裕泰茶号店主在西湖南岸修建园林,开设茶号,辟室售茶,这座园林就是西湖边著名的汪庄。
龙井茶源:多元化的采购渠道
民国时期,杭城各庄号茶叶来源广泛:既有环西湖诸山所产的优质龙井,也有来自富阳、桐庐、临安等地的四乡茶,还有钱塘江上游及浦阳江各县所产之茶,以及来自江西的红茶。除此之外,茶庄、茶号中还有外埠茶叶流转,这些主要产自皖南及钱塘江上游等地的茶叶既有种茶户运送至杭州的部分,也有茶商采购转运而来的部分。这些茶叶一般销往山东、广东、香港等地。
据账本记载,方正大茶庄民国十九年收龙井村“戚龙章”茶行的“狮”字龙井306两,“本山”889两......茶叶货源共涉及西湖周边及省内外产茶区的百余家茶行,如“鼎丰行”、“戚龙章行”、“翁隆盛”等。
杭州西湖龙井茶博物馆藏:方正大茶庄收货簿
杭州西湖龙井茶博物馆馆藏永馨茶号包装纸上可见标明:“本庄开设杭州官巷口寿安路,专办龙井明前、武夷红梅、六安香片、洞庭碧螺、双窨珠兰、三薰茉莉、黄白菊花、玳玳、玫瑰以及西湖藕粉,选制精良,应有尽有。兹于己巳仲夏改立龙井商标,以防假冒。凡蒙惠顾,务请认明,庶不致误。”
杭州西湖龙井茶博物馆藏:永馨茶号包装纸
工艺传承:从手工到机械的制茶演进
当时的制茶多为手工作业。1947年,吴觉农先生在杭州金刚寺巷创办了全市第一家机械精制茶厂"之江茶厂",开启了杭州制茶业的新篇章。之后杭州陆续建立了十多家精制茶厂,装配了抖筛机、切茶机、炒茶机、滚筒车色机、手拉百页烘干机等制茶机械,取代了一部分手工操作,虽然精制过程的大部分作业仍为手工辅助,但已经迈出了制茶现代化的重要一步。
如今,当我们走进杭州西湖龙井茶博物馆,那些保存完好的茶庄包装、茶箱等物品,依然散发着历史的茶香,诉说着民国时期杭州茶业的辉煌历程。这些民国茶庄的故事和精神,已经融入杭州的城市血脉,继续在每一杯龙井茶的袅袅清香中延续。
(来源:杭州西湖龙井茶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