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山理论”第二站‖一片叶子富了一方百姓,安吉黄杜村的白茶“共富路”

茶圣陆羽《茶经》有言

好茶“生安吉、武康二县山谷”

在2003年4月9日,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到黄杜村白茶园视察,称赞“一片叶子富了一方百姓”,二十多年来,黄杜村对茶园选优培优精心管护,积极向中茶所、浙茶集团学习先进技术,不断提升茶树培育水平和茶叶加工技艺。目前,全村共种植白茶1.2万亩,亩均产茶25斤,为农民创收约1.5万元。

在8月18日,实践小队就围绕这一片看似“毫不起眼”但实则“至关重要”的叶子开展了实践活动。

参观茶场

沿路前往黄杜村的路途中,实践小队发现黄杜村里基本上家家户户都挂着“XX茶场”的牌子,几乎家家户户都经营着白茶叶,在抵达黄杜村村委会之后,村干部钱婧主任先带我们前往参观她们村的茶厂——雅思白茶,为我们介绍了在白茶叶可以采摘的季节,村里的茶民们在采摘完茶叶之后,是如何对其后续进行加工的,要经过翻炒、烘干等一系列步骤之后,才能够得到口感鲜甜的白茶茶叶。

时代“后浪”实践小队参观雅思白茶

讲述历史

之后我们回到村委会,钱婧主任为我们讲起了黄杜村的发展历史:“说起黄杜村白茶产业的发展史,也是一段艰苦奋斗的致富路。”

黄杜村以前是安吉县最贫困的村庄之一,20世纪八九十年代,村里全是黄泥路,甚至有3个自然村还没通电,村民人均年收入常年排全县倒数第一,当时的村干部想过很多办法,种红竹、办工厂、种辣椒等,结果都以失败告终,贫苦的帽子一直都无法摘除。

1981年,安吉县林科所科员刘益民同志,在安吉天荒坪镇大溪村的深山里发现一棵直径2米的茶树,在春天的时候温度大概在17-23℃,它的叶片是偏白色的,然后等到夏天天气热了,茶树的叶片变成绿色的,刘益民同志觉得非常惊奇,于是将其叶片拿去检测,检测出来之后发现该茶树的氨基酸含量比普通白茶高了大概7-8倍,氨基酸含量高则意味着茶味喝起来非常鲜甜。于是刘益民同志将茶叶拿回去进行了一系列的实验,在1983年3月,“白叶一号”无性繁殖成功,存活率提高到91.5%。1987年黄杜村老党员盛振乾同志在自家菜地里也通过无性扦插的方式种植白茶,成功后成为黄杜村第一个开始种植安吉白茶的人。

刘益民同志和盛振乾同志的石碑

1997年,随着白茶种植面积日趋扩大且种植技术日趋完整,溪龙乡党委提出建设"千亩白茶基地"的目标。在乡政府一系列技术、资金、政策的支持下,黄渡村的白茶产业迅速发展。至2001年,安吉县白茶种植面积突破万亩,其中受益最早最多的是黄杜村的村民。到2002年底,全村白茶种植面积发展到了4400余亩,村民人均收入达到5000余元。黄杜村成了远近闻名的白茶专业村。

从发现白茶,到种植白茶,再到推广白茶,这一步步历程看似简单实则格外艰辛,离不开一代又一代村干部的坚定地选择,也离不开一代又一代茶民的艰辛地劳作。从盛振乾同志的试种到开辟商品茶基地,到盛阿林书记夫妇共同为村民们担保,让他们去放心贷款种植白茶;从宋昌美女士只身一人前往白茶研究所学习白茶种植技术,到盛阿伟书记开展白茶产业党建联建,一代又一代的人民奔赴这片茶田,才造就了今天“两山理论”下一片欣欣向荣的黄杜村白茶致富路。

黄杜村白茶发展史中“至关重要”的人物

正所谓“吃水不忘挖井人,致富不忘党的恩。”在钱婧主任的娓娓道来之中,最令我感动的便是黄杜村在“一片叶子富了一个村”之后,并没有局限于自己的发展,而是坚定地跟从党中央的领导,坚持共同富裕,先富带动后富。盛阿伟书记带队跟随国务院扶贫办六次赴中西部地区考察,最终决定将黄杜村的白茶茶苗捐向三省五县(分别是四川省青川县、湖南省古丈县、贵州省沿河县、普安县、雷山县),34个贫困村共收到2240万株白茶苗,让这一片叶子走向更远的地方,从之江大地绿遍华夏土地,实现“一片叶子富了更多个村”的美好愿景。

观看宣传片

在介绍完黄杜村白茶发展史后,钱婧主任带领实践小队观看了黄杜村的宣传片。

正如盛阿伟书记在宣传片中说的那样:“我们帮扶他们,不仅仅是提醒自己不忘来时路,同时我们要把浙江的乡村治理,敢想敢拼的精神传输给他们。”

一片叶子富了黄杜村,我们更想一片叶子再富一方百姓。

游览观景平台

在看完宣传片之后,钱婧主任带我们去看了黄杜村打造的观景平台。安吉有两块著名的大石碑,一块是在余村村的两山理论石碑“绿水青山就是金山”,还有一块就是在黄杜村的“一片叶子富了一方百姓”。

登上观景平台,微风轻拂,茶香隐约浮动。游客手捧一杯温润的白茶奶茶,低眉细品间,笑意如茶汤般漾开。眼前,是一望无际的白茶茶园,碧浪般自山脚层层铺展,直漫至云雾缭绕的远山之间。梯田曲线柔美如大地呼吸的韵律,一波接一波,向着青翠的山峦温柔蔓延。远山如黛,近岭如屏,起伏连绵犹如天地交叠的诗行,在光与影的交错间静静舒展。游客们有的在观景台面前怡然自得的欣赏美景,惬意地体验着这次度假之旅;有的戴着墨镜酷酷出片;小孩子们在室内抚摸着小猫小狗,人宠画面一片和谐。

采访返乡创业青年

结束了上午的行程后之后,实践小队来到了黄杜村当地返乡青年创业的网红餐厅“葉宴”餐厅享用美食,并且采访了葉宴的老板曾庆巍。

他提到自己返乡创业,是因为黄杜村的大环境近几年来发展良好,未来趋势一片光明,但是他观察到游客们来了之后没有吃饭的地方,这一观察让他发现了商机,于是他决然的选择回乡创业开展餐厅。

葉宴餐厅

发现问题

然而经过一上午的调研过程,实践小队也发现了一系列的问题:

黄杜村是否在捐赠完茶叶之后就“大功告成”后续一系列工作都不管了呢?还是会对受捐地进行一定的帮助,而具体帮助的程度达到了何种呢?

观景台出现了游客乱扔垃圾,而这一行为可能破坏茶农的田地的现象,那么这种问题村委又该如何整治呢?

黄杜村茶叶采摘之后是否只停留在第一产业链?

近年江浙白茶产区竞争加剧(如丽水景宁),黄杜村是靠持续创新守住地位,还是依赖“原产地”政策保护?

想要知道黄杜村具体是如何解决这一系列问题的呢?

预知后事如何,请看下期讲解。

(来源:浙里后浪之乡兴绿程)

2025年9月11日 09:51
浏览量:0
收藏